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大渡口区人民政府 部门街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区教委>政务公开>基层政务公开>义务教育领域>教育督导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重庆市大渡口区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关于开展“双减”专项督导情况报告

日期: 2023-05-11

重庆市大渡口区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关于开展双减专项督导情况报告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继续将双减督导作为2022年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的通知》《重庆市2022双减督导工作方案》(渝教督发〔20221号)的要求,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在区政府统筹协调下凝聚了相关部门合力,区教委以抓责任、抓质量、抓规范为着力点和突破口,采取校内校外双向发力、家校社多方联动,落实责任督学月月督,推进了双减工作落地落实。现将督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双减工作落实情况

(一)作业管理情况

1.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区进修学院持续推进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升工程,让作业内容减负,让作业功能提质。一是三个转变拓维度,聚焦作业育人功能,推动作业设计从内容功能、从统一分层、从学科整合的三大转变。区进修学院指导各学校在基础性作业之上,针对具体校情和学情,研究设计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以赛促研搭平台,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持续开展精品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全员培训、作业设计与管理先进经验的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等系列活动,以赛促研深挖作业减负的转变与价值,分享作业设计的巧思与妙做。

各学校有的放矢制定了本校作业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并严格执行。同时,各学校建立并坚持执行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并将作业设计纳入学校教研体系,开展专题研讨。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利用每周校本教研时间,深入开展作业设计研讨。

2.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各学校严格执行小学1-2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 3-6 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 60 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 90 分钟。

3.加强作业完成指导 。各学校教师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和课余时间,加强作业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教师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均做到全批全改。从本期责任督学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双减督查结果来看,我区各学校无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情况,不存在布置机械性、惩罚性作业情况,线下教学时也没有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的现象。

4.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区进修学院结合学科特点和区域学科教学现状,拟定了作业设计要求与评价标准。开展全区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先进经验作业设计评选活动,推进了作业质量和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全区共有66篇作业设计获评重庆市精品作业设计,其中学科作业31篇、假期作业30篇、作业管理先进经验5篇。

(二)课后服务情况

1.健全课后服务管理。大渡口区作为重庆市课后服务试点区,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各校也根据校情制定了一校一案的课后服务工作方案。义务教育学校均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

2.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各学校坚持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原则,发放《课后服务告家长书》,规范收费、服务时间、服务内容等,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均不早于本地正常下班时间,达标率100%,参与教职工2336人,惠及学生38376人,学生参与率达96.7%

3.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各学校充分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督促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关心关爱、辅导答疑,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实行个别指导,不断拓展学习空间,有力杜绝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集体补课或讲授新课现象。同时,积极探索创新课后服务方式,努力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创新推出“5+N”“4+1”“无作业日课后服务模式,按照基础+特色的思路,因地制宜设计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课后服务内容,设置合唱、舞蹈、田径、球类、书法、美术、剪纸、贴画、拳击、科技等近30个种类的社团活动,更好地满足了学生多元化的课后服务需求。

4.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各学校充分挖掘校内外教师资源,积极拓展校内服务项目,因地制宜实施“1+X”课程落实课后服务。“1”为规定动作,“X”指每天一项特色实践活动,即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开展艺术体育类、劳动实践类、科学创造类、心理辅导类、拓展阅读类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

(三)提质增效情况

1.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机制。大渡口区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渠道和平台,高位推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区教委按照老校重融合,新校高起点原则,通过1+4模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即成立1个同心联盟发展共同体,4个义务教育集团,通过构建共享、共建、共生、共发展行动愿景,采取合作一体化、统整帮扶、辐射引领等集团化办学模式,实现教育资源的统筹与共享、教师队伍的合作与共进、学生素养的成长与发展。截至目前,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82%2021年,全区斩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5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共计7节课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部级精品课

2.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一是印发《2021-2022学年度教育教学工作要点》,强化学校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作用,要求义务教育学校严格按照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严格按课程标准做到零起点教学,应教尽教,均衡编班;二是大渡口区作为重庆市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探索构建了“1+2+N”联动机制,“1”是区域层面整体谋划,统筹区域幼小衔接全面推进;“2”是幼儿园、小学结对试点,合力开展区域幼小衔接联动;“N”是多措并举,构建研究框架、打造学期共同体、搭建研究共同体,助推区域幼小衔接主体形成合力。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实践,编制了《大渡口区幼小衔接机制建设》《大渡口区幼小衔接系列调研报告》《大渡口区家长指导手册》《大渡口区幼小衔接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等行动规范,形成了一系列在公开刊物发表的经验文章、微课、案例、论文等研究成果,遴选了4个视频案例报送到市教委,并承办了重庆市幼小衔接联合教研展示与交流系列研讨会,开展了市级联合教研,充分展示了我区幼小衔接研究成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各区县同行的高度认可。

3.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制定《中小学校高质量课堂建设行动方案》,进一步落实新教学六认真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并积极开发校本特色课程,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各学科课堂严格控制作业时长、控制考试次数和难度、保障睡眠时间;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严禁出现提前结课备考、违规考试、考试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

各学校均制定落实双减”“五项管理工作方案,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深耕一线课堂进行减负提质,努力探寻课堂提质新机制,以多维问诊,找问题——梳理问题,找源头——解决问题,有抓手为行动路径,开展真实有效的校本研究与课堂实践,切实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

4.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对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学生和教师评价,确立科学的教育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研制各学段学生发展目标,明确各年级的培养标准和评价指标;二是建立学生学情检测、研讨与改进制度;三是开展学生学习研究和具体指导;四是实施基于学生发展标准的评价,建立学生学习与成长评价系统;五是搭建学生成长展示平台;六是完善教师绩效评价,不将学生考试升学情况与教师考核、绩效和奖励简单挂钩;七是抓好干部考核管理,建立任务完成情况+师生民主评议的干部考核制度。同时,严禁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外组织其他与升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的情况。学生考试成绩严格实行等级评价,不得有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的现象。积极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评价方案,在上做文章,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在区教委、区进修校以及集团专家资源引领下,各校逐步固化实施诊断优化实施闭环机制,逐步完善学校评价方案,坚持期、周、月定期评价,学生、家长、学校综合评价相结合,发挥好评价诊断、正向激励功能。

5.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加强教学研究为动力,以优化教育技术为手段,以强化学业评价为保障,采取“3+2”推进模式,实施四大行动,促进全区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一是育人观念更新行动,理念先行,引导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科学的教学观和质量观;二是教学方式变革行动,构建--一致的课堂,切实提高课堂实效;三是课程能力提升行动,开展干部课程管理能力和教师课程执行能力培训,提升骨干教师高质量课堂带动力;四是教学研究引领行动,践行“123X”教研模式,培育区域研修共同体文化。

本学期,大渡口区以高质量课堂建设为引擎,开展了全区首届中小幼管理干部教学大练兵活动,系统研发并推送系列优质微课视频,统筹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全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小学美术、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初中数学等学科共计7节课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部级精品课

各学校积极探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路径与举措,撰写提质增效的典型经验案例35篇。

    (四)关于支撑保障情况

1.保障学校课后服务条件。规范课后服务收费,要求各校建立健全有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取酬分配办法以及相应经费保障机制。坚持专业+兼职+外聘的教师配置原则,组建多样化的课后服务队伍,构建多路径、多维度、多形式的课后服务师资配置模式,为课后服务配备优质充足的师资力量。

2.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启动有义方·大渡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项目建设,创建家校社共育暨家庭教育实践学校,举办家庭教育云课堂,开发家校共育课程资源。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全体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培训教师、家长1万余人次。编印《双减背景下大渡口区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优秀工作案例集》,向全区推广辐射。

各学校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家委会、学校公开日、家长会、家访等工作机制,让家校社共育成为了双减背景下的主旋律和新路径。一是在理念上,增强思想认同,夯实协同育人基础;二是在情感上,减小沟通距离,筑牢协同育人纽带;三是在机制上,完善合作机制,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四是在行动上,优化育人行动,彰显协同育人成效。

3.做好培训广告管控。采取集中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区级街镇社区三级排查摸排行动,摸清机构办学资质、培训对象、培训内容、收费状况等信息。采取巡查+督查+联合执法+风险防控的模式,实施日常巡查机制,进一步强化校外培训行为监管。同时,要求中小学校内不得有开展培训的商业活动及广告,禁止利用中小学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培训广告行为的行为,持续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仍需提升。双减工作启动以来,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双减重大意义理解还不够深入,还有短视化、功利化倾向,没有自觉坚守育人初心、自觉革新教育观念,推进工作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情况。一些家长以升学为第一追求,仍然担心作业、考试等改革后会影响教育质量,课后服务无法满足孩子个性发展的需求。

(二)教师高质量作业设计能力亟待提高。存在作业设计水平较低,分层设计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等探索较少,作业布置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三)校外培训机构仍存在违规行为。社会上仍然有十分强劲培训需求,隐形学科培训机构还在制造教育焦虑,对培训机构执法依据不明确导致执法力度不够。

   (四)减负提质还有差距。双减减少了学生作业和考试,要增加学生课后服务,增加个性化教育供给,提升教育质量。但个别学校在上落实还不彻底,仍存在作业时间、作业设计、考试频率、考试内容等达不到要求的问题;在上只简单增加了学生在校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课后服务内容单一,兴趣类、特长类活动较少,课后服务吸引力不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将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工作短板,进一步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强化校外培训行为监管,持续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全面推进大渡口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进一步落实学校主体责任,统筹减轻教师负担和学生负担,落实双减对教师考核刚性要求,严查重处违规补课行为。相关部门要统筹抓好学科培训机构和托管等隐形机构管理,既要做好严格监管又要做好执情服务。

(二)进一步落实保障条件。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解决大校额突出问题,推进课后服务课程化。

(三)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开展质量监测评估、诊断工作,并强化监测结果的运用,不断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  

(四)进一步推进家校共育。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观念滞后,不仅影响双减政策的落实,也会阻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将主动加强与妇联、团委、民政等部门的联系联动,依托家长学校积极搭设家庭教育课堂、远程家教网络、亲子工作坊、家长开放日以及家长会、座谈会、交流会等平台,丰富家校交流渠道,增强家校共育合力。

(五)进一步做好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双减政策,做好双减政策解读,消除社会误读误解,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育人观、成才观,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氛围,让双减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广告治理,严禁刊发校外培训机构广告,为剧场效应”“超前教育”“抢跑文化降温,切实缓解教育焦虑。让社会公众真真切切感 受到双减带来的变化,看到教育治理成果。

特此报告。

重庆市大渡口区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2355

(联系人:徐斐,联系电话:62733912

重庆市大渡口区教育委员会党政办         202355日印发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