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大渡口区人民政府 部门街镇

2023年重庆市大渡口区学校体育工作自评报告

日期: 2024-02-07 来源:大渡口区教委

2023年重庆市大渡口区学校体育工作

自评报告

重庆市大渡口区教育委员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根据市教委《关于印发2023年重庆市中小学校体育美育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精神,大渡口区于202311月启动全区中小学体育评估工作,成立评估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大渡口区中小学校体育美育评估工作的通知》(渡教发〔2023122号),完成了全区学校体育评估工作。

2023年,大渡口区现有中小学校27所参加了体育评估,现有在校学生53419人,教学班数1171个,专职体育教师214人,兼职体育教师59人,体育教师缺额数40人,体育教师缺额比14.6%;优秀等级学校26所,占参评学校的96.3%,良好等级学校1所,占参评学校的3.7%,无不合格学校,全区2023年学校体育评审结果总体情况相对良好。

一、坚持一个核心理念,营造学校体育工作氛围。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工程。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以落实“双减”工作和细化五项管理为着力点,多途径、多形式强化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性宣传教育,凝聚多方共识,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师生协同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良性机制,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学校体育工作的良好环境。

二、健全五维育人体系,持续提升学校体育工作功能

(一)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着力构建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三大体育课程体系。一是重普及、强基础,严格落实国家课程。通过身体练习,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和方法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二是增专项、促特色,着力研发校本课程。我区中小学共开设24个项目55门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精品课程12门。先后创建国家级体育特色学校18所,市级体育特色学校7所,市级普通高中体育课程创新基地1所。着力园本课程建设,推动学前儿童体育,开展幼小衔接,实施贯通培养机制。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格局初显成效。三是抓训练,激趣味,精心打造活动课程。2018年起,全区学校每天安排40分钟大课间,由徒手操(自编操)+特色项目+跑步(跳绳)+放松四部分组成。

(二)聚焦内涵发展,构建学校体育文化体系。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宗旨,一是从场地设施和物资环境等方面抓学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二是从体育观念、体育风尚、体育道德、体育精神等方面抓学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三是结合学校体育传统和体育制度抓学校体育制度文化建设。四是围绕师生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抓学校体育行为文化建设。三十七中学持续10年的我们在路上——37公里徒步行体育思政优秀案例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202310-12月举办一起奔跑吧大渡口区首届校园体育文化节,系统构建集学校体育文化展示交流、运动竞赛、体育人物评选、论文案例评选、专家讲座、体育论坛为一体的学校体育文化体系。

(三)推进赛事改革,完善学校体育竞赛体系。广泛开展校园体育赛事活动,完善小、初、高分学段的校园体育竞赛体系,促进体育竞赛活动全员化、常态化、品牌化。一是丰富竞赛项目。大力推动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开展风筝节、登山节等趣味性、体验性项目,开展无线电测向等益智类运动项目。二是优化竞赛办法。建立以校点为单位的参赛机制,丰富各校点运动项目,给学生更多选择;改进团体奖机制,完善项目梯队建设。以足球为例,小学团体奖根据混合组、男女乙组、男女甲组五个组别的比赛总积分进行评定。三是承办高水平赛事。每年承办市级、国家级体育赛事十余项,一方面提升赛事组织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参加高水平赛事搭建成长交流平台。

(四)深化体教融合,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普及促提高、提高带普及,普及、提高两手抓的发展方向。一是建模式。全区学校一盘棋,实行学校+基地走训方式。目前,建立体育运动基地学校15所,在训项目17个,每年基础训练运动员近2000人。二是强融合。训练项目作为基地学校特色课程,进入体育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掌握专项运动技能。三出成果先后培养奥运冠军李雪芮等世界冠军11名、全国冠军48名,市级个人冠军518名、团体冠军35项,为国家队、专业队、高校输送优秀运动员600余名,创建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7个。

(五)强化督导测评,完善体质健康评价体系。学生体质和健康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完善体质健康督导评估办法,建立学生日常参与、体质监测、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察机制。一是做好督导评估,发挥诊断功能。充分发挥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督导功能,采取专项督导与经常性督导相结合的形式,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督导结果公开化。二是抓好三测一赛,强化结果应用。扎实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检测,健全学生全周期体质健康档案,强化结果分析,对重点人群制定个性化提升计划,建立追踪机制。2023年,中招体育考试率先运用AI技术设备。强化测评结果运用,与学校年终考核挂钩。三是建设信息平台,强化智慧管理。落实中小学生年度健康体检制度,构建“1+x”中小学生健康管理平台,加强学生近视、肥胖等常见病控制,不断丰富全体学生体质健康相关功能模块,运用大数据手段搭建监测分析干预评估为一体的智慧化管理体系,形成一张健康成长时空图。

三、完善五重保障机制,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管理。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区委、区政府把青少年健康和学校体育纳入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把体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对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谋划,区级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工作组具体落实。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统筹协调机制。二是加强制度保障。先后出台18个体育工作指导性文件,不断细化完善创评办法、人员管理、经费保障、督导评估等管理制度。三是加强师资保障。制定体育教师配备计划、培养计划和职业体育俱乐部暨高水平体育人才引入计划;以每周全区集中教研、青年教师提高培训、技能比赛及教学大练兵等载体,提升学校体育教育水平。以区重点体校的全体专业教练员和区、市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专业教练员驻校训练作为师资力量的重要补充。四是加强经费保障。区政府统筹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全区每年投入专项经费1500余万元,用于学校体育工作。五是加强设施保障。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建、改扩建18所中小学,同时,加强李雪芮运动学校、国际小球赛事中心、蒲公英户外活动营地、重庆启迪冰雪荣耀之城等体育项目建设,为我区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设施保障。

下一步,区教委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举措》等系列文件精神,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建设体育强国和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做出新的努力。

20231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