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渡口区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出炉。本次新公布区级非遗项目共11项,涉及传统医药、传统技艺、民俗等三大类别,包括《宫妙中医暖宫疗法》《载君舟皮鞋传统制作技艺》《吉友鱼传统制作技艺》《大渡口钩针编织技艺》《新月红茶茶艺》等。
一、项目简介
(一)宫妙中医暖宫疗法
宫妙暖宫传统中医养生疗法是一项流传几百年的专治妇科宫寒病症的传统中医学疗法。20世纪60年代,李兆华徒弟胡正富在湖南衡阳开设中医馆,取名“宫妙中医馆”,“宫”寓意医术源自宫廷,治疗妇科宫寒病症;“妙”寓意妙手回春,疗效灵妙。
(二)火云掌中医养生法
火云掌中医养生法以祖传秘方炮制药酒,再辅助特殊按摩推拿手法(火云掌),促进药液精华快速被身体吸收,具有渗透强、吸收快,疗效佳的特点。火云掌中医养生法核心是祖传药酒,其严格遵循秘方,古法炮制而成。药材均为人工采挖的纯天然野生药材。
(三)郑氏小儿推拿
郑氏小儿推拿技法,属重庆奉节县郑氏家族郑文杰老先生继承郑氏先辈而世代传承的中医按摩推拿技术。其特点鲜明:不以小儿症状为主要,极其注重以小儿筋脉纹理颜色位置辩证,施治;有固定的“起手”和“收手”手法;固定推法只能向“内”推。
(四)太一炼形导引术
“太一炼形导引术”源自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中的内炼导引医学体系,是一种用于女子养气活血,调经驻颜的导引方法,传承至今也有百余年的历史。“太一炼形导引术”结合“女子以血为本”的医学理论,融合“精、气、神”内炼导引方法,以调理女性生理周期为手段的一种女性独有的抗衰养生方法。
(五)新月红茶茶艺
茶艺是指在茶事活动中以茶叶为中心的全部操作形式的总称,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其过程体现了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就形式而言,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品茶、先要择茶叶,其次讲究壶与杯的和谐统一,或古朴雅致,或豪华庄贵。一般传统的品茶,环境要求多是清风、明月、松吟、竹韵、梅开、雪霁等种种妙趣和意境。总之,茶艺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在各种茶事活动中去协调人际关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信、自省、也沟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会友。重庆有着千年古树红茶村落,通过红茶茶艺、亲子茶艺、表演茶艺各种主题雅集活动,表达对传统习俗的和谐传递。
(六)元乙堂传统中医泛丸技艺
元乙堂传统中医泛丸技艺是中华传统医学中一项古老的中成药丸剂制药技艺。将预防、治疗视为一个整体,在深研道医形治和养生医学基础上,不断守正创新,反复总结、提升,研创出健身益寿的中医丸剂。
(七)吉友鱼传统制作技艺
吉友鱼制作技艺是大渡口赵氏家族的祖传秘方,历代传承不绝,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吉友鱼选用绿色生态鱼,采用纯手工制作技艺,使其肉质鲜美、口感醇厚、麻辣鲜香、久煮不老,具有麻辣鲜香嫩的特点,成为重庆美食文化的一张名片。
(八)载君舟皮鞋传统制作技艺
载君舟皮鞋传统制作技艺是重庆市大渡口区建胜镇曾鼎荣家族所持有并在家族内世代传承至今的一项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1947 年在重庆南纪门江家巷子1号开办了“曾记鞋坊”,并将这一皮鞋传统制作技艺在家族中传承下来。
(九)大渡口传统植物染技艺
植物染起源于中国,远在周朝开始就有历史记载,从大自然中萃取矿物与植物等染料,将青、黄、赤、白、黑称之为五色,再将五色混合后攫取其他的颜色,这就是古今有名的草木染。传统植物染是中国传统的织物染色方法,具有天然、环保以及现代工业染织无法表现的艺术性。
(十)传统簪花制作技艺
簪花是现代对于传统国风发饰的一个统称。发簪作为的中国古代人的一种头饰,距今有上万年历史。发簪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发簪的分类有多种:缠花、绒花、玉簪花、绢花等等。造型精美,装饰题材丰富,制作工艺精湛,注重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十一)大渡口钩针编织技艺
手工钩针编织最初被应用在花边钩织所以民间俗称钩花。钩针多以金属、竹、木、骨等材料制成,顶端带有弯钩。手工钩针编织就是:编结者利用钩针这种特定的工具,将不同的材料通过手工缠绕和钩拉等方法形成的织物状态。手工钩针编织工具简单,编结技法多变,具有镂空立体的艺术效果。钩编产品结构可塑性强,包括玩偶、头饰、装饰品、服饰、花朵等。实现无限款式与任意规格,兼具观赏与实用性。
截至目前,大渡口区已公布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八批共88项,其中1项(堰兴剪纸)于2010年8月与中国其他13个省区市的剪纸艺术代表中国剪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后,区博物馆、区非遗中心将坚持科学保护理念,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管理工作,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地域特色文化,助推“公园大渡口 多彩艺术湾”建设,在“保护”上用力,在“传承”上用情,在“研究”上用功,在“展示”上用心,在打造南部人文印记中筑牢文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