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大渡口这么做——
近日,大渡口区博物馆新增43件(套)藏品被鉴定为文物,其余18件(套)为具有一定价值的馆藏资料品。
如何把这批珍贵的文物更好地保护起来,让埋藏在地底下的故事“活起来”,是大渡口区博物馆藏品保管部的重点工作。请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进大渡口区博物馆,了解那些文物保护工作背后的故事。
量尺寸、称重量、做登记……8月25日,大渡口区博物馆藏品保管部负责人李雨橙换上工作服和同事一起来到藏品库房,在恒温恒湿空调轻微的嗡鸣声中,开始一天的工作。整个过程细致繁琐,李雨橙却说:“每一次录入文物信息的过程,都像是与一段逝去的岁月对话,将文物中隐藏的故事重新书写整理,重现于世间。”
目前,大渡口区博物馆馆藏文物有1800余件(套),特色藏品有工业遗产、宗教文物、民俗藏品,其中约有200余件(套)在展馆展出,其余的都被妥善收藏在500多平方米的藏品库房中。
为了保护这些文物,大渡口区博物馆把“好钢”全部用在了“刀刃”上。藏品库房宽敞、恒温恒湿,就连灯光都有讲究;员工们身兼数职,每月要按清单清点、检查;借助市级科研机构的力量,定期为馆藏文物进行防腐防虫等保护措施。
近年来,大渡口区博物馆还通过多种文物数字化保护、传播等科技手段,开展文物高清三维数字化扫描复原、虚拟现实展示技术VR体验系统建设工作,更好地让馆藏文物展现在人们眼前。截至目前,大渡口区博物馆已完成高清数字化采集——珍贵文物三维数据采集83套、新增《远古家园》《义渡怀古》VR体验系统2套、三维构建式云展览等,均达到良好效果。
此外,对于室外不可移动文物,大渡口区博物馆也组成了专门的文物队,定期巡查,并建立“文物台账”,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情况做详细记录。
大渡口区博物馆馆长李国洪表示,接下来,大渡口区博物馆还将不断加强数字文旅建设,进一步优化馆藏文物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体验,将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成果转化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