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大渡口区人民政府 部门街镇
[ 索引号 ] 11500104MB19393788/2023-00023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公文
[ 发布机构 ] 大渡口区应急局
[ 成文日期 ] 2022-03-21 [ 发布日期 ] 2023-05-26
[ 索引号 ] 11500104MB19393788/2023-00023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公文
[ 发布机构 ] 大渡口区应急局
[ 发布日期 ] 2023-05-26
[ 成文日期 ] 2022-03-21

大渡口区减灾委员会大渡口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大渡口区2022年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趋势分析及对策建议的通知


渡减委发〔20222

大渡口区减灾委员会

大渡口区安全生产委员会

关于印发大渡口区2022年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

趋势分析及对策建议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减灾委、区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

为做好2022年我区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提高事故灾害防范效能,区减灾办、区安委办会同相关部门对我区安全生产形势和自然灾害风险趋势进行了会商研判并提出了应对措施。现将《大渡口区2022年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趋势分析及对策建议》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年度趋势分析是落实“17N”会商研判制度的第一环,与全年7个阶段的趋势分析,均是为全年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整体“战略”部署提供依据、奠定基础。而针对灾害性天气组织的临灾会商,则是具体“战术”研究,是保障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效的关键。各有关单位要科学认识趋势分析与临灾会商不同的功能定位,以及气象预测“越临近、越精准”的规律,合理运用各类研判成果,适时调整对策,尽最大努力防灾减损,提升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实效。

            大渡口区减灾委员会  大渡口区安全生产委员会  

                          2022321


大渡口区2022年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

趋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自然灾害

一、2022年自然灾害趋势分析

(一)气候趋势总体预判。

暴雨洪涝轻于去年、重于常年,旱涝交替、涝重于旱暴雨洪涝重于常年,但轻于去年,区域性阶段性旱涝明显,灾害性天气偏重,存在受过境洪水和本地降水叠加影响的风险。气象干旱接近常年。春季气象干旱不明显,从7月下旬开始有20-30天轻度气象干旱,不排除干旱等级偏高可能性。高温接近常年,重于去年。盛夏期间,我区最高气温超过35℃的高温天数为12-30天,与常年接近,较去年偏多。春季及初秋有低温阴雨天气。预计3月中旬后期至下旬前期、3月下旬后期到4月上旬前期、4月下旬中后期、5月下旬和9月下旬,有低温阴雨天气。

(二)主要灾害分析。

1.洪旱灾害。今年旱涝交替、涝重于旱,暴雨洪涝重于常年,旱象中等,水旱灾害防御形势复杂严峻。汛期中小河流最高水位可能出现在5-7月,大多数河流洪水趋势为小洪水。我区长江、跳磴河、伏牛溪河汛期有发生洪水风险,八桥镇、建胜镇、跳磴镇汛期出现旱灾风险较高。

2.地质灾害。综合我区地质灾害形成环境、发育分布规律、多年地质灾害发生特点,结合全年降雨预测情况分析,预计今年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总体接近常年,需特别注意连阴雨时段和短时强降雨天气过程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

3.森林火险。今年春季森防火形势略好于去年,夏季森林防火形势重于去年,森林草原火灾易发生时间段为3-4月、7-9月,最高气温超过35℃的高温天数12-30天,7-9月将会出现22-42天的四级(高度危险)以上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过程,其中五级(极度危险)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时间可达10-15天,跳磴镇中梁山脉发生林火风险高。

(三)次生衍生灾害事故分析。

1.城市内涝。主要为短时强降雨导致的城市内部积水。入汛初期(5月左右),极易发生落叶堵塞排水设施现象,引发城市内涝;7-8月短时强降雨频发,易导致道路积水,造成交通缓堵。

2.交通。城市轨道。受区域性暴雨、短时强降雨等灾害天气影响,轨行区、车站出入口等低洼地段,易造成涌水、倒灌、排水沟堵塞,引发停运及乘客大量滞留的风险。水上交通。受恶劣天气及水位陡涨陡落影响,船舶触礁、搁浅,浮动设施及锚泊船断链、走锚、碰撞等风险较大。雨雾天气、群众冬泳活动较多,通航环境较为复杂。

3.建设、危化、城市管理、城镇房屋。暴雨及山体滑坡易造成桥梁、隧道渗水、漏泥沙、钢筋锈蚀等危害,影响结构安全。盛夏高温、雷电及雨雪冰冻天气,对危险化学品、油气管道装置设施安全运行影响较大。高温酷暑、大风暴雨等易引发作业人员中暑、高空坠物、广告牌倒塌等安全事故。受大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影响,城镇老旧房屋及危房仍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4.通信及能源保供。受地质、洪涝、强降雨天气等灾害影响,通信要害设施存在通信阻断风险,并易导致电力农网线路造成损毁及供水取水泵船设备损坏、管网开裂。

二、对策建议

(一)压实防御责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进一步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不断深化河长制,全面推行林长制。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行业部门的专业优势,农业农村、规划自然资源等部门落实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应急管理部门强化自然灾害防治统筹协调和抢险救援等职能职责。

(二)及时预警响应。落实“1+7+N”(年度+7个重要阶段+临灾)会商研判机制,在年度、7个重要时段趋势分析基础上,重点加强灾害性天气临灾会商,针对性部署防范应对措施。落实汛期行业部门监测信息日报告制度,畅通预警信息发布平台、“14指”会商工作群、专题会议等交流渠道,及时、有序、有效开展阶段性趋势会商、临灾会商。强化洪涝、地质、森林等灾害智能化监测,完善多渠道预警信息传播机制,确保预警信息到企、到村、到户、到人的覆盖面和时效性。

(三)落实预防治理。洪旱灾害方面。落实行政、部门、管护”三个责任人,让责任人“有名有责”“有能有效”,突出抓好山洪灾害、薄弱环节防御等重点项目,建立洪涝灾害、危旧房风险点动态管理台账,严格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蓄水储水,保障农村供水。地质灾害方面。做好“四重网格”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和地质灾害点监测,准确、及时上报险情,加强综合治理和搬迁避让,强化应急避险演练,对全区所有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覆盖开展至少1次简易避险演练,增强居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森林防火方面。开展森林重大火险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强化野外用火管控,严格执行扫码入林制度。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值守巡查工作,防火紧要期增加巡护频率。推进森林防火道路建设,重点部位建设消防水池。

(四)强化部门协作。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各类灾害的先期处置工作,尽可能控制事态发展。应急管理部门要强化联动响应,优化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消防常备救援队伍、专家队伍、专业救援队伍、群众队伍、保障队伍间的应急指挥协调联动机制。一旦发生险情,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做到科学抢险、有效处置,严防发生各类次生灾害,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

一、2022年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一)交通运输。

基本情况:我区现有公路158.08公里(省道9.88公里,县乡村道134.2公里,市公路事务中心养护段代管公路14公里);城市道路160公里;机动车保有量7.5万辆;长江航道里程29公里,岸线33.6公里,货运码头4个。

主要风险分析:一般道路交通。从事故发生时间段来看,每年7-11月,每日6-10时、16-20时为事故高发期。从事故多发路段来看,西城大道、钢花路、福溪大道、华福路(大渡口段)一般事故发生较多,占事故总量的40.08%,特别是西城大道,近三年发生一般事故起数占事故总数18.14%,发生亡人事故数占亡人事故总量31.15%。从肇事车辆类型看,小型客车、摩托车、货车肇事风险突出,分别占一般事故总数的53.59%26.16%10.55%,超限超载、疲劳驾驶、闯禁行驶、违规变道等违法行为屡次发生;公路客运、公交客运、危化品运输车事故虽然占比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需要特别注意。农村交通方面,受运力与出行需求矛盾、道路设施条件落后等现实情况影响,容易出现面包车超员载客,货车、载货三轮摩托车违法载人,人货违法混装,人、车无牌无证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事故风险增大。水上交通。货运码头在装卸货物时存在高空坠落风险,危化品码头存在趸船输油管道泄漏、燃爆风险突出。由于趸船、船舶可能存在打流问题,行船在行驶途中存在触礁、碰撞等风险。轨道交通。存在设备故障、老化导致运营中断,以及拥挤踩踏、电梯伤客等风险。

(二)建设施工。

基本情况:我区在建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129个,建筑面积541万㎡,市政基础设施31个,工程造价40.1亿元。

主要风险分析:结合往年情况分析,建筑施工行业事故易发时段在4-5月雨季,8-9月高温汛期及岁末年初,事故类型主要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机械伤害等。市场行为方面。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招投标恶性竞争突出,开发商利润降低,施工、监理利润几乎已无空间,导致安全管理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安全硬件设施设备不足、隐患整治不及时。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方面。关键岗位人员(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员、监理)到岗情况差,麻痹大意、心存侥幸,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够,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不规范,安全责任履行不到位。施工现场管理方面。习惯性违章行为禁而不止,临边作业不系安全带、施工场所不戴安全帽等行为始终无法禁止,楼层上下垂直交叉作业现象、私自拆除安全防护设施等冒险蛮干行为同样突出。危大工程管理存在缺漏,特别是对起重机械、人工挖孔桩、深基坑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管控中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未取得施工许可违规私自建设、未经检测或办理相关手续安装和使用施工起重机械等突出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出现。

(三)危险化学品。

基本情况:伏牛溪片区危化仓储基地现有成品油库容量41.6万立方米(约36万吨),液化石油气库容量6645立方米,危险化学库房约2800平方米,在营加油站14个。

主要风险分析:伏牛溪片区危化仓储基地存储量巨大,加之该片区对外交通仅靠低等级公路联系,道路狭窄,组织扑救和疏散人员的难度极大,导致在经营、储存、运输、装卸等环节固有安全风险仍然较大。夏季雷雨天气多,液位报警、可燃气体探测、温度检测等安全设施设备易遭受雷击而失效或故障频发,中控网络线号传输会受到一定影响,气温剧烈变化也可能导致设备灵敏度降低、人员安全意识下降,违规违章作业行为增加,进而增加事故发生率。受疫情影响和经济大环境影响,不少生产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规律较之往年有很大变化,材料(危险化学品)需求存在不定期、不定时、不定量等情况,供应单位无法按以往的方式进行供货,易出现积压待销存货、超许可范围经营等现象,非法储存、经营危险化学品风险加剧,危险化学品路面管控压力增加。

(四)消防。

基本情况:我区现有高层建筑883栋,消防安全重点单位281家,其中,二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210家,三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71家。

主要风险分析:人员密集场所方面。大型商业综合体、地下人防工程、农贸市场租赁商户多且更换频繁,经营业态复杂、火灾荷载大、管理难度大,装修改造中破坏防火分隔、占用疏散通道、违规敷设电气线路,动态火灾隐患十分活跃。沿街商铺方面。沿街商铺多数存在“下店上宅”“前店后宅”“搭建夹层”“违规住人”等情况,同一建筑空间内既生产经营,又居住生活,加之货物堆放堵塞疏散通道,铁栅栏、防盗窗封堵窗口逃生通道等情况,致灾因素多,一旦起火无法逃生。城乡结合部方面。自建厂房多,中小型企业多,普遍存在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无市政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狭窄等先天性消防安全隐患,加之人员结构复杂,“三合一”现象突出,监督管理难度大。公租房、安置房区域。建筑老旧、电器线路老化、常住人口老龄化,因生活用火用电不慎引发住宅火灾已成为全区火灾高发区域。另外,电动自行车在楼梯间或室内停放、充电屡禁不止,生产加工、物流仓储企业场所空间跨度大、易燃可燃货物多,起火后扑救困难。

(五)城市运行。

基本情况:我区负责维护的城市桥梁32座,地通23座,人行天街17座,隧道6座。

主要风险分析:市政基础设施。随着近几年大渡口区建设力度加大,我区管护道路日渐增多,维护力量、维护经费不足,维护管理基地与部分道路距离较远等问题日益凸显。人车行道占道开挖恢复不到位带来的风险,部分占道施工单位施工完成后对道路恢复敷衍,导致恢复后道路出现沉降,盲道等设施设置不规范、不合理现象。城市照明。线路短路漏电风险,目前我区照明设施部分建设年代比较早,经过多年运行,易出现线路老化、短路、漏电等风险。供电。电气布线施工不规范、电缆井防火封堵不严,以及二次装修改造等带来的电气安全问题,在我区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十分突出。同时,用电监督管理缺位,电力公司仅对产权范围内的“表前”设备、线路进行检查维护,“表后”用户的用电安全缺少专业的监督部门和管理力量。供气。我区地下燃气管道交错纵横,老旧管网数量较多,受自然原因和外力破坏等,可能造成管壁锈蚀穿孔、管道损坏,导致天然气泄漏。供水。供水管网干线长、分布广,因地面不均匀沉降、管道老化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局部停水事故发生。

(六)冶金机械等八行业。

基本情况:涉有限空间作业12家,粉尘防爆企业4家,涉氨制冷2家,高温熔融金属6家。

主要风险分析:冶金机械等八行业工艺、装置复杂且差别大,点多面广,基础条件差,安全管控技术性强。检维修、外包作业,以及有限空间作业、临时动火、临时用电等环节安全风险较高;涉及粉尘涉爆、高温熔融金属、危险化学品使用的企业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风险依然存在。6-9月气温显著升高导致危险化学品使用风险增大。规上企业安全基础依然不强,现已逐步进入生产经营高峰期,且持续时间较长,“强生产、轻安全”现象可能凸显;中小微型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高,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相对较弱,作业现场安全隐患排查不力,现场安全条件较差,违章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安全保障水平较为薄弱,安全生产事故仍有发生的可能。

(七)特种设备。

基本情况:我区共有注册登记在用的特种设备6174台(其中锅炉26台,压力容器573台,电梯4450台,起重机械748台,游乐设施4台,场(厂)内机动车辆371台),压力管道397.146公里,气瓶42604只。

主要风险分析:个别企业使用特种设备安全意识淡薄,主体责任不落实,存在作业人员无证作业,报检不及时,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的情况。城镇老旧燃气压力管道隐患大,燃气压力管道综合定检率为63%,检验率较低,占压管道底数不清。万吨冷储冻库、伏牛溪油库管道检验安全等级为三级,需监护使用。以涉氨压力容器为重点的危化品相关压力容器仍存风险。燃气气瓶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气瓶追溯系统使用不充分,气瓶专项整治中,容易出现反复。

二、对策建议

(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增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把统筹发展和安全贯穿到业务工作全过程,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实施更高质量更为安全的发展。

(二)强化责任落实。压实压紧部门属事、镇街属地和企业主体责任,厘清相关职能部门责任边界和新兴业态安全监管职责,狠抓“三个责任人”公示制度落实,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重点,严格落实三个层面“日周月”,严格开展检查诊断、行政处罚、整改复查“三部曲”闭环执法,严格落实执法“清零”和执法强度提升要求,持续深化落实“十条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工作部署和任务要求落实到一线、落实到企业。

(三)持续推进三年行动。强化“交账”意识,严格对单自查,全面梳理各项任务的完成进度,逐一评估销号,确保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围绕“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标,全面总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效,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建立遏制事故发生长效机制。

(四)强化专项整治。聚焦“两重大一突出”,持续开展全区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一是盯紧抓牢储存、运输、使用等关键环节,深入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二是深化道路交通“三化六体系”建设和道路隐患整治,严格两客一危车辆动态监管。三是持续开展建设施工“两防”和管理人员到岗履职存在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无证施工和违法发包、转包、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四是全面开展“小火亡人”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持续开展消防设施、消防车通道、可燃雨棚整治。五是持续加强危险化学品“三重一高”、精细化工和产业转移项目专项整治,推进大型油气储运基地安全风险治理。

(五)推动企业落实“一线责任制”。全面推广落实“一线责任制”,将企业一线员工全员参与研究、编制、学习、应用、操作“两单两卡”(岗位风险清单、岗位职责清单、岗位操作卡、岗位应急处置卡)作为重点,防止和减少因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违章操作、冒险蛮干等因素而造成的生产安全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