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去医院看病,但是同伴没办法和医生交流,该怎么办?”近日,有三名聋人朋友来重庆市大渡口区残联求助,希望找志愿者帮他们当手语翻译,这是“528·我爱帮”残疾人志愿服务队接到的众多求助信息之一。
“528·我爱帮”残疾人志愿服务队是重庆市首个以残疾人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队员们虽然有视力、听力、言语或肢体等方面不同程度的残障,却依然满怀爱心,互帮互助,成为寒冬里耀眼的光,温暖了无数人。
扶残助残 让“爱与温暖”相伴同行
“收到求助信息后,我们联系到志愿者王萍。她会手语,虽是聋人,但通过助听器能听到声音,可以在健全人与聋人之间正常交流。”重庆市盲人协会主席、大渡口区残联兼职副理事长刘玉霞说,王萍很快就赶到区残联,带着三位聋人朋友前往重钢总医院帮忙排队挂号、门诊看病、取片拿药等,耐心细致地帮他们做好翻译,“对旁人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对遭遇困难的当事人可能就是大事。”
之前,有位在江北区打工的盲人小哥,因为天气转凉,一家三口想买几件冬衣,因为出行不便,还无法分辨颜色,发来求助信息。刘玉霞说:“志愿队的曹素兰、骆德荣陪同他们乘车到朝天门购买冬衣,解了燃眉之急。”
为去医院的聋人朋友当手语翻译、带盲人朋友去朝天门购冬衣、编织“温暖牌”围巾送给老人、为行动不便的肢残人打扫家庭卫生……一件件暖心事背后,活跃着“528·我爱帮”残疾人志愿服务队的身影。
这支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0年,在盲人按摩义诊服务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积极组织有爱心、有服务能力的残疾人参与公益活动,实现残疾人自助、互助和服务社会的目标。经过三年的发展,目前注册残疾人志愿者有180余人,为辖区内残疾人提供助残服务1800余人次。
向阳而生 做彼此靠得住的“家人”
身披荆棘,他们却向阳而生,做彼此靠得住的“家人”。
“一次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可能会改变他人的人生轨迹。”刘玉霞说,“视物不清”虽有说不出的苦,但“528·我爱帮”的盲人志愿者用勤劳的双手与无私奉献的精神,将生活里的苦过得甘甜。白居寺长江大桥正式通车那天,她带着百余名残疾人朋友参加“踩桥”活动,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去见证城市的蝶变腾飞。
“528·我爱帮”残疾人志愿服务队队长伍生亮是一位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的85后重庆崽儿,儿时的一场事故,导致左腿严重摔伤,无法正常行走。可他不甘平凡,努力创业,然后又将爱心传递,现在已经从事志愿者服务十余年。他说:“我很喜欢志愿服务队的氛围,每个人都展现出了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面貌”。
谈及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今年65岁的陈光雯记忆犹新,她说:“当时看到盲人朋友出行很困难,就下定决心加入了志愿队。”有一次,雨下得很大,高度近视的她帮忙带三个盲人回家,虽然有些辛苦,但她觉得很高兴,“帮助别人,何乐而不为?”
“我们属于弱势群体,得到了社会的帮助,也应该回报社会。”66岁的魏秀英有一千五六百度的高度近视,一直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她希望越来越多人加入志愿服务“大家庭”。
凝心聚力 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
“独居残疾人意外摔倒,有借拐杖的,有借轮椅的,有开着代步车上门接送就医的,还有上门送物资的……爱,不需要豪言壮语,只需要一点点力所能及的爱。”据刘玉霞介绍,古渡春色小区有254名残疾人,其中很多为独居的重度或老年残疾人。古渡社区“528·我爱帮”残疾人志愿服务联络点在11栋楼中,安排了10名残疾人志愿者担任联络员,及时收集和反馈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全力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
除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独居老人的走访慰问,“528·我爱帮”残疾人志愿服务队还积极开展“文化助残”活动,进行唱歌、跳舞等文艺表演,此外还有一支独具特色的“巧编”团队。刘玉霞认为,“现在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残疾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
今年,“528·我爱帮”残疾人志愿服务队在2023年全国助残日活动启动仪式上受到重庆市委宣传部的授旗,成为全市首个以残疾人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也被评为了大渡口区2023年度“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相继在沙坪坝区、万州区成立“528·我爱帮”残疾人志愿服务组织。
下一步,大渡口区残联将持续推进“528·我爱帮”残疾人志愿服务队的建设和发展,不断营造“崇善尚义,做义渡热心人,创新奋进,创全国文明城”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建设“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