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渡口区建胜镇百佳园社区,看到不时有带着宠物狗的市民在散步。仔细观察可以注意到,这些狗都被拴上了牵引绳
“现在和以前相比,外出遛狗拴牵引绳的多了,便道上原来经常可见的狗便也少了,早上遛弯经常看见邻居自行清理狗便。看到这样的变化,特别开心。”百佳园社区居民刘天明说。
养犬有“规矩”,乱象变少了。而在过去,百佳园社区则是另一番景象。百佳园是2017年成立的“农转非”安置房社区,农村“看家狗”变小区“宠物狗”,犬吠扰民、犬窜惊人、犬不系绳威胁人身安全等矛盾尖锐,管理服务难等问题突出。近年来,该社区以“自律、共律、法律”破解养犬治理困局,养犬纠纷显著下降。
社区工作人员居跃南介绍,他们物色推荐有犬户和无犬户代表,在大渡口区委政法委指导下,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共同商议制定《社区文明养犬自治公约》,经居民代表大会通过后施行,明确不饲养禁养犬只、依法办证、定期打疫苗、遛狗牵绳佩戴嘴套、妥善处置犬便、管控犬吠噪音、携犬只文明乘坐电梯、妥善处理病犬伤犬死犬、积极协商解决涉犬纠纷矛盾、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犬只管理、无人认领犬只委托物业按相关规定处理等11类具体行为。
各方制定共治规则,划定各自职责:网格员、楼栋长分区域常态排查,发现养犬矛盾第一时间上报社区;社区民警负责养犬登记、协调街道和社区收容流浪犬、处理涉犬纠纷;城管执法队员负责涉犬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农服中心负责指导养犬人对犬只尸体实施无害化处理;物业负责养犬文明劝导、巡逻巡查、清理流浪犬等,确保工作杂而不乱有序推进。
百佳园社区的热心人士还成立了一支“爱宠”劝导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自发在小区巡逻,及时为“宠物便箱”补充拾便袋和纸巾,劝阻不文明养犬行为。
在社区居民曾小玲看来,文明养犬是文明公民的应有之举,“规范文明养犬方便城市管理,也能方便养犬人和普通市民,对大家都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