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部门街镇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渝快办 政民互动 招商引资 魅力大渡口 数据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魅力大渡口>大渡口概况 > 大渡口概览

大渡口区概览

日期: 2024-01-05

大渡口区概览


地理位置

大渡口区位于重庆市中心城区西南部,长江大渡口段西北岸。地跨东经106º23′23″~106º31′42″,北纬29º20′4″~29º30′之间,东西长13.75千米,南北长17.25千米。面积102.8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90.87平方千米,占88.37%,水域11.96平方千米,占11.63%。东南与巴南区、江津区隔江相望,东北、西南与九龙坡区毗邻。区人民政府驻新山村街道文体路126号,距重庆市人民政府所在地14.25千米。

交通网络密集,通讯便捷,基础设施完备,成渝、川黔、襄渝3条铁路干线交汇,有新白沙沱长江大桥,6个火车站,7条铁路专线;区域内有210国道、重庆市内环上界高速路,马桑溪长江大桥,鱼洞长江大桥,白居寺长江大桥,城市快速干道西城大道和轻轨二号线纵贯全境,轨道交通5号线至跳磴段通车,大滨路九滨路连接道、轨道交通18号线动工建设,“七纵七横”骨架道路完成组网;水运条件良好,有长江岸线34公里及6个水运码头;旅游景区4个。

行政区划

1938年,重钢前身汉阳铁厂由汉迁渝落户大渡口,因此大渡口又有“钢城”的别名。1965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重庆市大渡口工业区,辖新山村、跃进村、九宫庙街道,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84972人。1968年10月14日改称重庆市大渡口区。20世纪80年代前后,因重庆钢铁公司数次技改,辖区人口逐步增加,生产区和生活区面积逐步扩大,境域面积随之扩大,1988年为7.46平方公里,1994年底为8.5平方公里。199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重庆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九龙坡区茄子溪街道和八桥镇、建胜镇及巴县跳磴镇划归大渡口区行政管辖范围,辖区面积增至102.83平方千米,人口20.45万人。2000年,区人民政府决定建胜镇和茄子溪街道办事处合署办公。2002年1月增设春晖路街道,与八桥镇合署办公。2010年,春晖路街道办事处与八桥镇分设,茄子溪街道办事处与建胜镇分设。2011年,重钢完成环保搬迁。2021年,大渡口区下辖5个街道和3个镇,即新山村街道、九宫庙街道、跃进村街道、春晖路街道、茄子溪街道、八桥镇、建胜镇和跳磴镇。下设66个社区、32个村。

新山村街道:新一社区、平安社区、钢花社区、翠园社区、沪汉社区、锁口丘社区、冶建社区、光明社区。

九宫庙街道:九怡社区、创新社区、新工社区、锦霞社区、百花社区、庹家坳社区、马桑溪社区。

跃进村街道:堰兴社区、钢堰社区、东正社区、革新社区、渝钢社区、钢铁社区、跃进社区、跃新社区、大堰社区、马王街社区。

春晖路街道:锦愉社区、松青路社区、柏华社区、锦凤社区、锦城社区、翠华社区、新华社区、阳光社区、古渡社区。

茄子溪街道:伏牛溪社区、陈家坝社区、刘家坝社区、新港社区、滨江社区、园林社区、永丰社区、惠丰社区、江州社区、桥口社区、兴盛社区。

八桥镇:八桥村、五一村、公民村、八一村、民新村、新华村、桥梓塘村、民乐村、凤阳村、互助村、双山村、双林社区、丽景社区、龙都社区、融城社区、凤阳社区、万有社区、常嘉社区、逸景社区、双城社区、五一社区。

建胜镇:四胜村、建路村、民胜村、群胜村、新建村、四民村、新雨社区、建新社区、回龙桥社区、百佳园社区、建路社区、白居寺社区。

跳磴镇:跳磴村、双河村、石林村、新合村、拱桥村、沟口村、红胜村、南海村、沙沱村、山溪村、金鳌村、石盘村、鳌山村、湾塘村、蜂窝坝村、白沙沱社区、蓝沁苑社区、幸福社区、华庭社区、中顺社区。

合署办公的社区有10个,分别是光明和冶建、马王街和革新、陈家坝和滨江、渝钢和钢铁、百花和庹家坳。


历史沿革

大渡口历史悠久,文化沉淀厚重。距今2万多年前的马王场旧石器时代遗址、杨家嘴新石器时代遗址,见证了重庆市主城区早期人类的活动遗迹。小南海“龟亭”展现了古巴人交易市场的繁荣。

【古代时期】辖区历史上隶属巴县和九龙坡区。境内马王场旧石器遗址、跳磴镇沙沱村4社的杨家嘴遗址,证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辖区繁衍生息。石盘村3社的大河口遗址,有商周遗物,是先秦早期遗址。南海村长江中心的龟亭山巴人立市遗址,是战国时期巴人曾经在龟亭北岸建立过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

先秦时期,大渡口地属巴国江州。

秦汉时期,区境始属巴郡江州县。

南北朝时期,南齐永明五年(487年),改江州县为垫江县,区境属垫江县;北周明帝武成三年(561年),撤垫江县、枳县置巴县,区境为巴县属地。

隋、唐至北宋末,为渝州所属巴县地。北宋末至南宋初,为恭州所属巴县地。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为重庆府所属巴县地。

元代、明朝,区境仍隶属巴县。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巴县改编乡村为十二里,大渡口隶属智里二甲。

据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王尔鉴等纂修的《巴县志》记载:“大渡口,县西四十里为智二甲米口”。 1936年向楚编写的《巴县志》记载:大渡口河渡于光绪25年(公元1899年)3月12日正式义渡”。清末长江以南为南大渡口,长江以北为北大渡口,北大渡口为沿江数十里渡口之首,故名大渡口。大渡口成了北大渡口的代名,建区时以大渡口为区名。

清末属巴县人和乡。辛亥革命后改属马王乡。

【民国时期】 1935年前,马王乡设团总,下辖7个团正,大渡口地区为文兴团正(马王场一带)和灵岩团正(九宫庙及新山村一带)。1935年10月马王乡归巴县第二区,改为联保。下辖3个保,大渡口地区为一、二、三保(马王场、九宫庙、大渡村一带)。

1941年,马王乡辖11个保,大渡口地区马王街为第一保;黄金庵、大堰村一带为第二保,新山村、九宫庙一带为第三保,第二十九兵工厂区为特编保,归市直辖;老大渡口街、观文岩、新街市场为临时保。当时的马桑溪街为人和乡第七保,车家坪、庹家坳、刘家坝属第八保。

1949年前,建胜镇现地域属人和乡10-14保。

民国初期,以跳磴场设乡级行政区,民国18年(1929年)改称跳磴里,民国19年(1930年),叫跳磴乡公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1年4月,跳磴乡划归巴县第四区(人和区)管理。

1951年10月,跳磴乡划归巴县铜罐驿区(十一区)(后重新整编为巴县第一区)管理,成立跳磴乡人民政府。当月,建胜乡人民政府成立。

1952年2月,划跳磴乡、铜罐驿乡部分辖区组建白沙沱乡。

1952年10月,重庆市调整行政区划,马王乡划归市第四区(1955年10月24日更名为九龙坡区)。1952年建乡制,将原保甲制改为村邻制,马王乡人口集居地区分建为街道办事处,属农村地区分建为八桥乡、建胜乡、公平乡。当年划分八桥乡时,八桥乡下属为八桥、新属、新华、双山、团结、团建、新民、互助等八个行政村。

1954年,重庆市第四区人民政府驻一〇一厂办事处成立。

1955年10月,建胜乡人民政府改建为建胜乡人民委员会。当月,巴县铜罐驿区跳磴乡人民委员会成立。

1956年1月,撤销白沙沱乡,其辖区范围各归原属(跳磴乡与铜罐驿乡)。

1956年5月,撤八桥乡、公平乡、建胜乡建立人和乡。

1958年11月,重庆市第四区人民政府驻一〇一厂办事处更名为大渡口街道人民委员会。

1958年,八桥乡、九龙乡、建胜乡、人和乡合并为人和人民公社。当年,人和人民公社将八桥乡所辖行政村调整为六个大队,其区域也有所变化,即群胜大队,由现在的民新村和建胜镇的群胜村、四民村组成;公民大队由现在的民乐村、公民村组成;将原来的新属村、新华村合为新华大队;原来的团结村、团建村、八桥村合为八一大队;双山大队、互助大队不变。

1959年2月,跳磴乡人民公社改称铜罐驿区跳磴人民公社管委会。

1960年,为保障重庆钢铁公司职工和家属的蔬菜供应,市政府决定从人和公社中抽出若干大队组建大渡口蔬菜人民公社。重钢五厂派工作组进驻该公社,实行以重钢领导为主,九龙坡区领导为辅的双重领导体制。

1960年3月初,成立大渡口城市人民公社,下设渝钢村、新山村、九宫庙、茄子溪4个分社,属九龙坡区。

1961年,建胜乡从人和公社划出设立建胜公社。当年大渡口蔬菜人民公社民新大队的群胜、四民村划归建胜公社。

1961年11月,划出跳磴公社所属白沙沱街道和附近矿区,组建白沙沱镇。

1962年,设置茄子溪街道,隶属九龙坡区。

1963年1月,撤建胜公社建立建胜乡。

1964年3月,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委遵照全国第二次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派出工作组到重钢进行社会分工试点,由九龙坡区划出跃进村、新山村、九宫庙3个街道办事处归“重庆市人民委员会大渡口办事处筹备处”管辖。

1964年5月25日,市人民委员会通知:“为适应工作上的需要,经市委批准,在大渡口地区暂设重庆市人民委员会大渡口办事处筹备处,行政领导关系直属市人委,在大渡口地区行使政府工作职权。负责领导原九龙坡区所属九宫庙、新山村、跃进村3个街道办事处和该地区的财贸、工业交通、文教卫生、城建等单位及重钢交给政府管理的教育、卫生和总务处所移交部门的工作。”

1965年4月2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九龙坡区管辖的九宫庙、新山村、跃进村3个街道办事处的区域划出,设置重庆市大渡口工业区,成立重庆市大渡口工业区人民委员会,驻地新山村。6月,全区进行普选。12月14日至17日召开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区人民委员会委员、正、副区长及法院院长。建区时面积为4.9平方公里。

1966年,重钢五厂工作组撤走,大渡口蔬菜人民公社划回重庆市九龙坡区。

1966年下半年,跳磴公社改名为“红灯人民公社”。

1966年9月,建胜乡人民公社更名为建胜人民公社。

1968年3月,恢复跳磴人民公社的称谓。

1968年10月14日,经重庆市革命委员会、中共7788部队委员会批准,成立“重庆市大渡口区革命委员会”。从此大渡口工业区改称大渡口区。

1980年,大渡口蔬菜人民公社更名为九龙坡区蔬菜人民公社,1981年又更名为八桥人民公社。

1982年初,取消“跳磴人民公社”称谓,重新建立跳磴乡人民政府。

1983年,根据中央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政社合一的体制,将八桥人民公社更名为八桥乡,建胜公社改称为建胜乡。将所有大队更名为村。八桥乡八一村分为八一村、八桥村,双山村分为双山村、桥梓塘村,公民村划分为公民、凤阳两个村。

1992年,由于小城镇建设的需要,八桥乡改建为八桥镇,建胜乡改建为建胜镇。八桥镇由11个村组成,即新华、八桥、八一、民乐、民新、五一、互助、公民、凤阳、双山、桥梓塘村。

1993年12月,撤销巴县铜罐驿区白沙沱镇和跳磴乡,合并组建新的跳磴镇,成立巴县跳磴镇人民政府。

1965年建区时,大渡口工业区面积为4.9平方公里,至1988年增为7.46平方公里,其中重钢厂区面积2.64平方公里,生活区2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62.2%,东南长约5公里,故称“十里钢城”。1965年全区总人口8.5万,1994年增至11.06万。

1995年3月,重庆市行政区划调整,从九龙坡区划入茄子溪街道办事处和八桥、建胜两个镇,从巴县划入跳磴镇。大渡口辖区面积增至102.83平方千米,人口增至21.43万。经过区划调整,大渡口这个纯工贸城区有了3镇共92平方公里的农村。

2000年8月,茄子溪街道与建胜镇合署办公,实行一套班子,两个牌子,党政领导交叉任职,街镇城乡一体化行政管理体制。

2002年1月23日,设立春晖路街道办事处,辖区范围为原八桥镇新华村、八一村、八桥村,面积4.13平方千米,总人口3.4万人,辖16个居委会。春晖路街道与八桥镇实行合署办公,其领导班子按两块牌子、一套班子配备。

2021年末,大渡口区辖5街3镇,共8个乡级行政区。


人口与民族、宗教

【人口】全区常住人口42万人。

【民族宗教】 大渡口区是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土家族、苗族、回族、满族等41余个少数民族组成和睦共处的大家庭。全区少数民族共计12337人,其中常住人口5845人,流动人口6492人。

大渡口区佛教信、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五大宗教信众齐全,合法宗教活动场所6个,其中佛教4个:石林寺、金鳌寺、小南海观音寺(由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于2006年暂停宗教活动)、松家沟观音寺;基督教2个:马王街基督教礼拜堂、基督教渝钢村活动点。


自然环境

【地形】 大渡口区三面环山,依山沿长江西北岸自下而上呈河漫滩三级阶地和单斜低山岭分布,总体成“飞马”图形。辖区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起伏较大。境内最高点为跳磴镇西部的新合村六尺顶(中梁山脉),海拔693米,最低点为重钢老厂区的落中子河口,海拔171米,高差522米。辖区中部和东部广大地区以中丘、浅丘、平坝及沿河阶地地貌为主,大部分地域属海拔250-300米之间的浅丘陵和河流阶地。

【地质】 大渡口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川东南弧形构造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翼观音峡背斜东翼。其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晚期褶皱运动,形成背斜间向斜的隔档式褶皱构造形态。背斜成山,向斜经剥蚀后为丘陵。从大构造看,辖区属侏罗纪第四纪堆积地层,岩层以砂质岩为主,其次为砂质层和泥质页岩,呈不等厚的互存。从微构造上看,属龙王洞大背斜向南倾伏的小背斜轴部。东西各有一向斜层存在,分别为重庆向斜层、金鳌寺向斜层。该背斜脊线多弯曲,在大渡口区内成北东10—40º方向。其轴平缓,东翼较陡,西翼则缓,区内出露岩层主要为侏罗纪中统沙溪庙上亚组及第四纪堆积地层。构造形迹从西向东依次为:中梁山断裂带、金鳌寺(化龙桥)向斜、龙王洞背斜,沙坪坝至解放碑向斜。除沙坪坝至解放碑向斜呈NE-SW向外,其余多呈NNE-SSW向展布,并向南转为SN向。区内褶皱均为缓倾没角2~8º,岩层产状平缓,倾角3~15º。中梁山断裂带从大渡口区的西南部穿越境区,走向N10ºW,倾向SE,倾角55~85º,长22公里,断距150~485米,破碎带较宽,属压扭性逆冲断层。区内出露岩层以砂质页岩为主,其次为砂岩和泥质页岩,呈不等厚互层。

区内的物理地质现象有滑坡、河流冲刷、冲沟、危岩、崩塌等,其中滑坡、危岩、崩塌是区内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地貌】 大渡口区属于川东平行岭谷区,出露地层多为中生代侏罗系中统沙溪庙土亚组及第四纪堆积地层,以紫色泥岩为主,属于喀斯特浅丘地貌。由于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不同,形成了河漫滩、三级阶地、单斜低山岭和丘陵地貌。中部和东部广大地区,以中丘、浅丘、平坝及沿河阶地为主。总体上全区地貌以丘陵为主,同时也有部分低山、平坝和沿河阶地。

【河流】 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水系。流经大渡口区的河流主要有长江及其支流跳磴河、伏牛溪、桃花溪、葛老溪。这些河流由于受地质地貌的限制,呈南北流向。长江干流绕区境而过,境内流程34公里;跳磴河发源于九龙坡区华岩镇,经跳磴镇从小南海汇入长江,境内流程25.8公里;伏牛溪发源于八桥镇公民村,汇入长江,长6.2公里;桃花溪发源于九龙坡区石桥镇,经城区直接汇入长江,长32公里;葛老溪发源于双山村,由西向东流经新华村、八一村、八桥村和重钢老厂区,汇入长江。


气候

大渡口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东北有大巴山区,北有秦岭山脉,西有青藏高原,南有云贵高原,西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交汇于盆地上空,所带水蒸气易进不易出,造成秋、冬、春三季云雾多而低厚,日光难以直达地面。辖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晚、冬暖、四季分明、气温高、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冰雪少见、风力小、湿度大、云雾多等特点。

平均气温在18.7℃,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气温在27~29℃,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降雨量1000~1400毫米。5月开始桃花汛,进入梅雨季节,7、8、9月为洪水期,即伏汛。大渡口区的特殊天气主要有雷暴、大风、寒潮、冰雹、干旱、连阴雨等。


自然资源

大渡口区的自然资源有土地、矿产、动植物、水利等几大类。

【土地资源】 大渡口区境内的基岩属于侏罗纪的砂页岩层,只有西部沿中梁山脉东翼少部分三叠系的砂岩、石灰岩裸露。土壤大多由基岩风化发育而成,主要有水稻土、紫色土、黄壤、潮土、石灰土,长江干流沿岸尚有少量由河流冲积物发育面的冲积土。其中紫色土比重最大,占总面积的51%,水稻土占总面积的32%。这两种土壤富含钾、钙、镁等矿物养分,理化性质好,宜种性强,适合种植粮食、油料和蔬菜作物。

【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有十余种,主要有石灰石、白云岩、耐火黏土、泥岩、砂岩、河沙、地热及煤等。石灰石主要分布在跳磴镇的蜂窝坝、拱桥、新合、红胜、石林、双河、沟口等村,地处中梁山余脉,储量为5亿吨以上。白云石属白沙沱矿床,储量为1938万吨以上。页岩、砂岩广泛露于辖区各镇,储量为8亿吨以上。河沙分布于长江沿岸,广泛用于建筑。已基本探明的地热水水质富含硫、钙、镁、锶、氟等多种微量元素,已利用的是位于跳磴镇的南海风情温泉娱乐园。煤,在跳磴镇部分山村有煤层出露,分布广、煤层薄、含煤层数少,可开采煤层不丰。

【动植物】 大渡口区的森林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植被由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竹林组成;人工植被主要由马尾松和柏木纯林组成。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香樟—细叶冬青—枸杞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以马尾松—杜鹃—铁芒萁为主的马尾松林;以柏木—黄荆—白茅为主的柏木林。林场由于紧邻工矿业区、山体破碎、人口密度大及历史原因,原生植被多被次生针叶林取代,物种丰富程度降低。据调查,林场现有维管植物147科530属860种,其中蕨类植物22科41属75种;裸子植物7科9属9种;被子植物118科480属776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10种。林场现有组成树种中,针叶树种以马尾松柏木为主;阔叶树有香樟、栎类、千丈、刺桐、桉树、刺槐、黄葛树、泡桐等,经济林树种主要有柑橘、樱桃、桃、李、枇杷、花椒等;竹类有慈竹、硬头黄、孝顺竹等;灌木树种有黄荆、马桑、白荆条等;草本植物有蕨类、南天竹、白茅根等。野生动物,大渡口区地处主城核心区,人为活动频繁,珍稀动物少见,只有一些常见的鸟类、爬行动物。

【水利资源】 大渡口区地下水资源相对贫乏,可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地表径流和过境水资源。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水四类。全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4390万立方米,人均拥有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仅为214立方米。全区过境水资源量达2805亿立方米,实际利用量为8911万立方米(主要为长江提水),仅利用万分之三,开发前景十分可观。长江干流是大渡口区最根本,也是最可靠的供水水资源。


旅游资源

大渡口区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义渡古镇、华生园金色蛋糕梦幻王国、南海温泉中心、南海地球村生态农业观光园、大渡口森林公园、心湖体育公园、大渡口公园、义渡公园、中华美德公园、重钢崖线山城步道等。

【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 2019年9月28日开园。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丁字路(重钢老厂区)。是以重钢集团型钢厂原址为基础,依托其工业遗存打造的博览园。占地145亩,总规模14万平方米。由重庆工业博物馆、文创产业园、工业遗址公园组成。其中工业博物馆及主体建筑群,占地96亩,以博物馆为内核,以改造利用大尺度车间厂房为特色,集合文化、创意、体验式商业等复合业态的城市综合体。工业遗址公园,占地49亩,以文物厂房及工业遗存为背景,以工业雕塑为特色,兼具博物展览和观光游乐功能的主题公园。

【义渡古镇】 2017年1月24日开街。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马桑溪大桥旁,占地约35亩。古镇总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为典型的长江上游码头山地街镇地貌,整个街区临江而上,分为四级台阶,重现了历史上形成的三街九巷关系结构,成为因水路而成的西南山地街巷的典型代表。古镇以“义文化”为主题核心,深度挖掘马桑溪人文资源,配合区域发展属性,凸显人文旅游特色,形成“既传承又创新,既文化又娱乐”的集吃、喝、玩、乐、游、购等为一体的主题人文旅游古镇。

【华生园金色蛋糕梦幻王国】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大渡口区凤翔路,占地面积170亩。拥有风格各异的大型欧式城堡建筑,是重庆最大的欧式城堡建筑群。建设打造了中小学生“DIY活动体验教室”“魔法城堡艺术展览馆”“风逸3D魔幻艺术馆”“华生园饼业博物馆”“国家标准化参观通道”“学生活动中心”优质旅游产品等。2012年被评为重庆直辖15周年新地标,同年8月获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11年,“华生园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入选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集旅游观光、康体娱乐、科普教育、亲子乐园、参与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景区,也是重庆市一大网红景点。

【南海温泉中心】 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位于大渡口区跳磴镇红胜村,占地面积280亩。景区距重庆市区30公里,背靠中梁山山脉,空气清新,景色怡人。南海温泉拥有被国家卫生部门命名为“医疗热矿泉”的57°地下活水,是作为重庆温泉之乡仅有的57°地下活水温泉,温泉水来自地层深处,含偏硅酸、偏硼酸的氟、锶医疗热矿泉。景区除泡池及桑拿外,还有大型儿童游戏池、循环游泳池、激情滑梯、人造冲浪、DJ冲浪池等,是大渡口区重点打造的中心旅游景区。

【南海地球村生态农业观光园】 南海地球村位于大渡口区跳磴镇南海村,占地300亩。以朴素的建园手法,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的完整性,运用天然的乡土园林材料,营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情园林,是集休闲观光、旅游度假、参与体验、农业生产、户外拓展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

【义渡公园】 位于马桑溪大桥北桥头,占地120亩。与义渡古镇以铁路相隔,公园包括渡场、渡口、渡船、渡桥、摆渡、觅渡、忆渡、游渡八个区域。公园西侧南北两个区域各设计了一个主要出入口,为方便邻近居民出入,最北侧还设置一个步行出入通道。公园旅游线路安排是由南入口开始,一路向北,最后结束于义渡古镇。在公园里,市民还可看到渔民生活展示区、码头文化展示区、渔家餐饮街、客栈等反映历史的文化符号及景观。

【重钢崖线山城步道】 重钢崖线山城步道是市政府规划的60条重点特色山城步道之一,位于老重钢崖线附近,西临钢花路、东临长江、南起建桥大道、北至南大干道,跨越重钢厂区旧址崖线区域,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全长约22千米,分期建设。8月22日一期已全面完工,包括义渡古镇入口段主线500米、支线1000米;义渡公园段主线1500米;琅樾江山段主线500米。重钢崖线山城步道设计结合了崖线地形和片区规划,依托“一带三环”的交通系统,串联崖线历史人文资源。“一带”北起南大干道,南接建桥大道,连通义渡公园、义渡古镇、思源公园、重庆工业博物馆,全线7公里,有景观节点16个。“三环”是在“一带”的基础上向外辐射,设置各类出入口22个,连通九宫庙商圈、葛老溪、刘家坝片区和“两江四岸”的滨江沿线。

重钢崖线山城步道将城市与散布的旅游资源衔接,将老工业区与山城的特色相结合,将骑行、步行贯通于一体,充分体现了重庆立体的交通特色,是重庆中心城区首条“崖线上的有氧跑道”。


特色产品

大渡口特色产品众多,主要有华生园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怪味胡豆、华生园麻饼、华生园花生块,跳磴镇种植的火葱、四季葱、大叶韭菜、九叶青花椒、石盘柑橘,重庆红九九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红99火锅底料等。

【华生园怪味胡豆】怪味胡豆是重庆的土特产,重庆生产怪味胡豆的企业有30余家,年产销量在1.2万吨以上,重庆华生园食品有限公司是怪味胡豆的主要生产企业之一,产品销往海内外。华生园怪味胡豆成品为茶色,颗粒完整,碎瓣在20%以下,上糖均匀,颗粒上糖率在95%以上,且无粘连,颗粒表面近似桑葚、酥脆、无杂质;口咸酥脆,具有香甜麻辣咸的独特风味。

【跳磴火葱】种葱是跳磴镇的传统农业,种植基地在沙沱、山溪、石盘、金鳌等村,种葱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地农户靠着祖辈传下来的种植技术,加上当地的沙泥土壤、地下水丰富、海拔高以及气温偏低等特点,再配以农家肥,种出的葱具有葱头颜色鲜红、辛香可口、个头圆大均匀、卖相好的特点,进入重庆市的沃尔玛、新世纪、中百、永辉、重百等200余家超市,约占主城区60%的市场份额,还远销贵州、四川等地。2010年10月30日,跳磴火葱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2013年5月,“跳磴火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正式下发的商标证书。2014年9月4日,被中国绿色产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九叶青花椒】跳磴花椒种植主要分布在中梁山一带,海拔平均280米,日照充分,气候温润,特别适应花椒生长,主要种植优质品种——九叶青花椒,具有颗粒大、产量及价值高、麻浓味香、麻味纯正的特点,又因为产出的花椒皮厚且香油多,无论鲜花椒还是干花椒均以独特的麻香味占领市场,成为人们喜欢的食用调料、香料和油料。全镇花椒种植面积达到7000多亩,主要分布在新合村、双河村、石林村、山溪村及金鳌村等。2009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大渡口区强联花椒专业合作社,并在辖区内成立了“连坡”“旺澜”两个花椒加工企业。年产2000余吨,主要销往重庆市内主城区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和市外各地。

【石盘柑橘】柑橘的品种优良,有无核橘、春见等种类,其中特色柑橘——春见,种植面积2000余亩,11中下旬完全着色,果实成熟期12月中旬,果皮薄,有光泽,果肉脆嫩多汁,风味浓郁,深受消费者喜爱。出售时间从12月下旬到次年2-3月份结束。2010年10月,跳磴镇石盘柑橘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渡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有民间美术麦草艺画、堰兴剪纸、于氏滴塑、乱针绣、面塑、糖画,民间音乐跳磴石工号子、唢呐、金钱板、哭嫁歌、祭祀歌,民间舞蹈车幺妹、连箫,杂技与竞技四川盘子、马桑溪龙舟、川江大把等。

【麦草艺画】流传于重庆大渡口区,又称麦秆画。它起源于隋朝,属宫廷工艺品,传承至今约1500年历史。大渡口麦草艺画从20世纪初复兴,又经100年的传承和发展,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2009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麦草艺画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堰兴剪纸】堰兴剪纸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为渝派剪纸的代表。起源于北宋时期,作品精巧细腻,题材广泛,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5年10月堰兴剪纸被指定参加“2005年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巴渝风情艺术展”,其中十幅作品为三峡博物馆收藏,这是三峡博物馆开馆以来第一次收藏剪纸作品。2010年8月,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綦江版画、忠县仕女图一并被誉为重庆民间“三宝”。

【乱针绣】始创于20世纪20年代初,是由我国著名刺绣艺术家、教育家杨守玉教授首创。与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并称为中华“五大绣”。乱针绣艺术虽在巴渝炙热一时,但由于各种因素传统工艺几近失传。为了保护珍贵的民间艺术,实现再就业,2006年新山村街道创立了“新艺乱针绣绣社”,先后聘请了“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弟子杨世华老师和杨世华老师的弟子吴李蒙老师对街道学员进行培训。代表重庆参加了2008年“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010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国内外交流宣传展示,2011年成功申报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跳磴石工号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跳磴镇。跳磴石场居多,劳动人民从最初原始的“嘿咗嘿咗”的哼叫声中,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原生态的劳动号子。这种习俗在当地代代相传,有几百年的历史。以跳磴石工号子为原型创作的表演唱,2013年11月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音乐类的决赛中获得“群星奖”。

【车幺妹】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名“车车灯”“旱龙船”“彩龙船”或“彩莲船”,演出时以船内车幺妹说唱为主,拉船的后生、划船的艄公和两旁的少妇帮腔,有时也单独插话说唱。

【跳磴民居上梁习俗】大渡口区跳蹬镇内建造的传统民居多以木结构为主,讲究“四梁八柱”,三间房两架梁,东梁为上,西梁为下。房屋木结构的脊檩称为正栋梁,为了加强这根位于顶端梁的坚固性,在梁下又加了一根梁,因为在它的底部雕有花纹,所以称为花梁。安装正栋梁与花梁,有一套隆重的礼仪,当两根梁制作完毕,花梁雕刻完成后,把它们放在老房子的堂屋里,然后请风水先生选择吉日良辰举行上梁礼仪,并请亲朋好友参加。现代上梁分为接梁、接红绸、封七宝、上花梁、唱批布五个步骤,上梁文多数由工匠掌握,上梁仪式传播多限于业内人士,也有少量由其他从事礼仪活动的普通百姓所掌握。上梁仪式很能考验掌墨师的记性和文化素养,因为在上梁过程中,掌墨师要随机应变,“见物必语,语必吉祥”。上梁文从文人的记叙逐渐深化为匠人的口传身授。2015年跳蹬镇居民上梁习俗被录入重庆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济社会发展

区内基础设施完善,有全市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仓储设施,有全国首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桥工业园区,有中冶建工、长征重工、国际复合、三峰卡万塔、海康威视等大中型企业,产业基础优势明显,成为国家级质量兴区先进区县,连续多年被评为“重庆市工业十强区县”。有大渡口万达广场、大渡口万象汇、居然之家、新天泽国际广场等大型商业体。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市级文明城区、市级卫生城区、市级环境保护模范区、市级山水园林城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