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部门街镇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渝快办 政民互动 招商引资 魅力大渡口 数据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魅力大渡口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日期: 2023-07-27


大渡口历史悠久,文化沉淀厚重。距今2万多年前的马王场旧石器时代遗址、杨家嘴新石器时代遗址,见证了重庆市主城区早期人类的活动遗迹。小南海“龟亭”展现了古巴人交易市场的繁荣。

【古代时期】辖区历史上隶属巴县和九龙坡区。境内马王场旧石器遗址、跳磴镇沙沱村4社的杨家嘴遗址,证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辖区繁衍生息。石盘村3社的大河口遗址,有商周遗物,是先秦早期遗址。南海村长江中心的龟亭山巴人立市遗址,是战国时期巴人曾经在龟亭北岸建立过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

先秦时期,大渡口地属巴国江州。

秦汉时期,区境始属巴郡江州县。

南北朝时期,南齐永明五年(487年),改江州县为垫江县,区境属垫江县;北周明帝武成三年(561年),撤垫江县、枳县置巴县,区境为巴县属地。

隋、唐至北宋末,为渝州所属巴县地。北宋末至南宋初,为恭州所属巴县地。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为重庆府所属巴县地。

元代、明朝,区境仍隶属巴县。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巴县改编乡村为十二里,大渡口隶属智里二甲。

据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王尔鉴等纂修的《巴县志》记载:“大渡口,县西四十里为智二甲米口”。 1936年向楚编写的《巴县志》记载:大渡口河渡于光绪25年(公元1899年)3月12日正式义渡”。清末长江以南为南大渡口,长江以北为北大渡口,北大渡口为沿江数十里渡口之首,故名大渡口。大渡口成了北大渡口的代名,建区时以大渡口为区名。

清末属巴县人和乡。辛亥革命后改属马王乡。


【民国时期】 1935年前,马王乡设团总,下辖7个团正,大渡口地区为文兴团正(马王场一带)和灵岩团正(九宫庙及新山村一带)。1935年10月马王乡归巴县第二区,改为联保。下辖3个保,大渡口地区为一、二、三保(马王场、九宫庙、大渡村一带)。

1941年,马王乡辖11个保,大渡口地区马王街为第一保;黄金庵、大堰村一带为第二保,新山村、九宫庙一带为第三保,第二十九兵工厂区为特编保,归市直辖;老大渡口街、观文岩、新街市场为临时保。当时的马桑溪街为人和乡第七保,车家坪、庹家坳、刘家坝属第八保。

1949年前,建胜镇现地域属人和乡10-14保。

民国初期,以跳磴场设乡级行政区,民国18年(1929年)改称跳磴里,民国19年(1930年),叫跳磴乡公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1年4月,跳磴乡划归巴县第四区(人和区)管理。

1951年10月,跳磴乡划归巴县铜罐驿区(十一区)(后重新整编为巴县第一区)管理,成立跳磴乡人民政府。当月,建胜乡人民政府成立。

1952年2月,划跳磴乡、铜罐驿乡部分辖区组建白沙沱乡。

1952年10月,重庆市调整行政区划,马王乡划归市第四区(1955年10月24日更名为九龙坡区)。1952年建乡制,将原保甲制改为村邻制,马王乡人口集居地区分建为街道办事处,属农村地区分建为八桥乡、建胜乡、公平乡。当年划分八桥乡时,八桥乡下属为八桥、新属、新华、双山、团结、团建、新民、互助等八个行政村。

1954年,重庆市第四区人民政府驻一〇一厂办事处成立。

1955年10月,建胜乡人民政府改建为建胜乡人民委员会。当月,巴县铜罐驿区跳磴乡人民委员会成立。

1956年1月,撤销白沙沱乡,其辖区范围各归原属(跳磴乡与铜罐驿乡)。

1956年5月,撤八桥乡、公平乡、建胜乡建立人和乡。

1958年11月,重庆市第四区人民政府驻一〇一厂办事处更名为大渡口街道人民委员会。

1958年,八桥乡、九龙乡、建胜乡、人和乡合并为人和人民公社。当年,人和人民公社将八桥乡所辖行政村调整为六个大队,其区域也有所变化,即群胜大队,由现在的民新村和建胜镇的群胜村、四民村组成;公民大队由现在的民乐村、公民村组成;将原来的新属村、新华村合为新华大队;原来的团结村、团建村、八桥村合为八一大队;双山大队、互助大队不变。

1959年2月,跳磴乡人民公社改称铜罐驿区跳磴人民公社管委会。

1960年,为保障重庆钢铁公司职工和家属的蔬菜供应,市政府决定从人和公社中抽出若干大队组建大渡口蔬菜人民公社。重钢五厂派工作组进驻该公社,实行以重钢领导为主,九龙坡区领导为辅的双重领导体制。

1960年3月初,成立大渡口城市人民公社,下设渝钢村、新山村、九宫庙、茄子溪4个分社,属九龙坡区。

1961年,建胜乡从人和公社划出设立建胜公社。当年大渡口蔬菜人民公社民新大队的群胜、四民村划归建胜公社。

1961年11月,划出跳磴公社所属白沙沱街道和附近矿区,组建白沙沱镇。

1962年,设置茄子溪街道,隶属九龙坡区。

1963年1月,撤建胜公社建立建胜乡。

1964年3月,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委遵照全国第二次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派出工作组到重钢进行社会分工试点,由九龙坡区划出跃进村、新山村、九宫庙3个街道办事处归“重庆市人民委员会大渡口办事处筹备处”管辖。

1964年5月25日,市人民委员会通知:“为适应工作上的需要,经市委批准,在大渡口地区暂设重庆市人民委员会大渡口办事处筹备处,行政领导关系直属市人委,在大渡口地区行使政府工作职权。负责领导原九龙坡区所属九宫庙、新山村、跃进村3个街道办事处和该地区的财贸、工业交通、文教卫生、城建等单位及重钢交给政府管理的教育、卫生和总务处所移交部门的工作。”

1965年4月2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九龙坡区管辖的九宫庙、新山村、跃进村3个街道办事处的区域划出,设置重庆市大渡口工业区,成立重庆市大渡口工业区人民委员会,驻地新山村。6月,全区进行普选。12月14日至17日召开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区人民委员会委员、正、副区长及法院院长。建区时面积为4.9平方公里。

1966年,重钢五厂工作组撤走,大渡口蔬菜人民公社划回重庆市九龙坡区。

1966年下半年,跳磴公社改名为“红灯人民公社”。

1966年9月,建胜乡人民公社更名为建胜人民公社。

1968年3月,恢复跳磴人民公社的称谓。

1968年10月14日,经重庆市革命委员会、中共7788部队委员会批准,成立“重庆市大渡口区革命委员会”。从此大渡口工业区改称大渡口区。

1980年,大渡口蔬菜人民公社更名为九龙坡区蔬菜人民公社,1981年又更名为八桥人民公社。

1982年初,取消“跳磴人民公社”称谓,重新建立跳磴乡人民政府。

1983年,根据中央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政社合一的体制,将八桥人民公社更名为八桥乡,建胜公社改称为建胜乡。将所有大队更名为村。八桥乡八一村分为八一村、八桥村,双山村分为双山村、桥梓塘村,公民村划分为公民、凤阳两个村。

1992年,由于小城镇建设的需要,八桥乡改建为八桥镇,建胜乡改建为建胜镇。八桥镇由11个村组成,即新华、八桥、八一、民乐、民新、五一、互助、公民、凤阳、双山、桥梓塘村。

1993年12月,撤销巴县铜罐驿区白沙沱镇和跳磴乡,合并组建新的跳磴镇,成立巴县跳磴镇人民政府。

1965年建区时,大渡口工业区面积为4.9平方公里,至1988年增为7.46平方公里,其中重钢厂区面积2.64平方公里,生活区2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62.2%,东南长约5公里,故称“十里钢城”。1965年全区总人口8.5万,1994年增至11.06万。

1995年3月,重庆市行政区划调整,从九龙坡区划入茄子溪街道办事处和八桥、建胜两个镇,从巴县划入跳磴镇。大渡口辖区面积增至102.83平方千米,人口增至21.43万。经过区划调整,大渡口这个纯工贸城区有了3镇共92平方公里的农村。

2000年8月,茄子溪街道与建胜镇合署办公,实行一套班子,两个牌子,党政领导交叉任职,街镇城乡一体化行政管理体制。

2002年1月23日,设立春晖路街道办事处,辖区范围为原八桥镇新华村、八一村、八桥村,面积4.13平方千米,总人口3.4万人,辖16个居委会。春晖路街道与八桥镇实行合署办公,其领导班子按两块牌子、一套班子配备。

2021年末,大渡口区辖5街3镇,共8个乡级行政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