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渡口区信访办公室
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根据《关于做好法治政府建设全面自查、迎接中央依法治国办法治政府建设督察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自查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重要日程,贯彻于信访工作全过程,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及时妥善预防调处化解各类信访矛盾问题。通过干部职工会议、日常接访等形式,持续加强信访干部和信访群众“双向”普法宣传教育。多渠道、多平台、多形式推进《信访工作条例》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向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专题汇报学习,通过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邀请市信访办主任到区专题宣讲,组织各镇街各部门集中开展“贯彻信访工作新《条例》,坚持人民信访为人民”主题宣传月活动,推动《条例》“六进”(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商圈),发放宣传手册2万余份,进一步营造浓厚法治氛围,提升新时代信访工作法治化信息化科学化水平。办党组书记带头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强化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坚持在法律法规框架下,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二、全力推动源头化解信访矛盾
一是整合资源力量,提升积案化解质效。一体推进“治重化积”“进京重复走访治理” 和“违法上访、非访维权”三个专项行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大家”领导带头包案,采取点名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等形式,主动沉下身子到基层“把脉问诊”,促进“问题了解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部门镇街协调联动,围绕案子建包案专班、工作台账,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力推动矛盾纠纷“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区信访联席会议定期听取信访稳定工作情况和领导包案进展情况汇报,推动解决时间跨度长、涉及人数多、政策性强的疑难问题和骨头案、钉子案,对化解后多次“返流”的,落实提级包案,通过联合接访、公开听证等措施,一体推进解决问题、帮扶救助、思想疏导,确保事心双解、案结事了。中央信访联席办第一批、第二批交办案件上报化解率均达100%,提前完成市里提出的 “清零”目标任务。
二是强化源头防范,织密矛盾防控网络。常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分析、推进化解,累计排查信访矛盾问题29件,已化解28件,化解率96.55%。扎实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24次,其中,工程项目类19次、政策制定类4次、其他类1次,均为低风险,准予实施,未因评估不到位发生不稳定事件。统筹开展“3+1”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按照“一专班、两强力、三管住、分类处置”原则,积极防范应对、推动化解房地产重点问题9个,现场协调处理房地产开发建设、欠薪讨薪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引发的群众聚集和到区集访事项114件次、2849人次,到市集访13件次、336人次。扎实开展“大走访大督查大调研”专项活动,全区领导干部共接访下访群众1206件次、1460人次,均及时办理、按期办结。坚决防止了群体性事件和规模性集访发生。
三是坚持固本强基,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积极开展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区、旗)创建,进一步完善区群众来访接待中心规范化建设,与区涉法涉诉中心、区“莎姐”调解中心合署办公,有效推动信访问题“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积极引导群众通过网上、电话等形式反映诉求,网上信访件受理办理占比在全市处于领先位置,网上信访逐步成为全区信访主渠道,有效降低群众信访成本,提高信访工作效率。坚持根据疫情形势分级分类做好群众来访接待工作,区信访接待中心及各镇街各部门对接待场所实行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防控,有效杜绝了工作人员和来访群众的感染风险;11月12日,大渡口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区信访办设立群众联系服务专项工作组,专班全天候24小时协调解决群众在疫情管控期间的特殊困难和特殊问题,截止12月12日,累计接听群众电话2146件次,协调解决疫情管控期间各类民生问题498件。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重点
信访法治工作启动以来,全区信访秩序持续好转,信访维稳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但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短板问题:一是群众对网上信访满意度的评价率还不太高,有待进一步宣传推广;二是缠访闹访事件时有发生,在运用技术手段固定证据打击“非访”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将深入推进信访制度改革,提升信访事项办理信息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一是持续开展“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二是加强信访法治宣传和网上信访推广,深入推进诉访分离和依法分类处理;三是进一步加强全区信访接待场所规范化建设,依法打击非法上访行为;四是加强干部队伍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能力水平。
重庆市大渡口区信访办公室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doc
重庆市大渡口区信访办公室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