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经信发〔2023〕33号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公开征选市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
支撑单位的通知
有关单位及企业:
为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拟联合征选重庆市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撑单位,促进市属国有企业“智改数转”,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协同发展,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选目的和方向
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将联合指导重庆市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撑单位(简称支撑单位),聚合各方生态资源组建联合体,为市属国有企业“智改数转”提供解决方案支持、资源供需对接、第三方评估论证等服务,具体方向如下:
(一)智改数转公共服务中心。
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制造业企业、服务商等专家资源,建立“智改数转”专家库。牵头组织专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项目建设内容调整科学性论证、项目成效评估等公共服务。
(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中心。
整合工业软件企业、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等服务资源,构建生态资源联合体,提供智能化改造综合解决方案支持。
(三)5G应用解决方案服务中心。
整合基础电信运营商、5G软硬件供应商等服务资源,构建生态资源联合体,提供工业领域5G应用综合解决方案支持。
二、征选申报要求
(一)基本要求。
1.在重庆市辖区内依法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或企业。
2.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制度。
3.未被列入信用中国(重庆)失信名单。
(二)具体要求。
详见附件1。
三、征选工作程序
(一)单位申报。遵循自愿申报原则,符合条件的申报单位编制《市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撑单位申报材料》(附件2),于2023年6月16日前将申报材料纸质件(一式一份,需胶装成册),报送至市经济信息委。材料报送地址:重庆两江新区云杉南路12号市经济信息委9007室(市经济信息委智能化处)。申报材料PDF电子文件和Word电子文档同步发送至邮箱804678181@qq.com。
(二)组织评审。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联合组织专家按相关要求开展评审,按程序公示公布。
(三)授牌成立。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联合对市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撑单位进行授牌。
(四)年度复核。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联合组织专家对市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撑单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年度评估,对评估不合格的,取消授牌。
四、工作要求
(一)各申报单位要实事求是,如实编制申报材料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不得虚假申报。
(二)各申报单位按照谁牵头、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工作机制,协调整合各方力量,科学制定年度工作任务目标并推动实施完成。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予以必要指导和推动。
(三)各申报单位原则上只可申报1个方向。
联系人:市经济信息委谢明池,63897164;市国资委宋海平,67678036;资料报送联系人:何煜隆,63899385。
附件:1.征选具体要求
2.市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撑单位申报材料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3年6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征选具体要求
一、智改数转公共服务中心
能力要求:申报单位需具有国家级或市级数字化转型的公共载体(如实训培训、展示体验、测试验证等基地);拥有专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团队,团队人员不少于10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副高级、正高级)不少于10人;具有丰富的数字化软硬件供应商、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高校、科研院所等生态资源和专家资源;具有制造业数字化规划咨询、可研论证、项目管理、测试验证、成效评价等服务能力;具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拥有丰富的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等运营管理经验。
任务要求:2023年7月30日前完成生态资源联合体组建。2023年度牵头完成20个以上解决方案可研报告,在市国资委和市经济信息委支持下牵头完成200家以上国有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牵头开展10场次以上培训、交流等活动。以后年度任务按要求报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审定。
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中心
能力要求:申报单位在智能制造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具备3个行业以上的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解决方案能力,提供20个以上实施案例,其中省部(市)级及以上项目案例不少于5个;具有自主研发创新能力,2022年度智能制造相关研发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提供智能制造相关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不少于5项;提供智能制造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在渝专业技术实施团队不少于3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副高级、正高级)不少于3人。支持央地合作在渝落地的智能制造领域重大项目单位,以及集团公司智能制造业务整合成立的专业子公司积极申报。
任务要求:2023年7月30日前完成生态资源联合体组建,明确合作机制,联合体成员包括但不限于工业软件企业、智能装备供应商、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2023年度完成10个以上解决方案;完成30家以上国有制造企业需求问题现场调研;开展5项以上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的联合研发创新。以后年度任务按要求报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审定。
三、5G应用解决方案服务中心
能力要求:申报单位在5G应用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具备3个行业以上的5G应用解决方案能力,提供20个以上实施案例,其中省部(市)级及以上项目案例不少于5个;具有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提供5G应用相关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不少于5项,2022年度5G相关研发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提供5G应用相关的网络、平台、安全等产品和服务;在渝专业技术实施团队不少于3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副高级、正高级)不少于3人。支持央地合作在渝落地的5G领域重大项目单位,以及集团公司5G应用业务整合成立的专业子公司积极申报。
任务要求:2023年7月30日前完成生态资源联合体组建,明确合作机制,联合体成员包括但不限于基础电信运营商、5G软硬件供应商、网络技术服务商。2023年度完成10个以上解决方案;完成30家以上国有制造企业需求问题现场调研;开展5项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的联合研发创新。以后年度任务按要求报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审定。
附件2
市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撑单位
申报材料
申报单位(公章):
联系人及手机号码:
申报方向:
智改数转公共服务中心 方向1
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中心 方向2
5G应用解决方案服务中心 方向3
(方向1—3只可选1项申报)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3年6月
一、基本情况表
单位名称 |
|
法定代表人 |
|
组织机构代码 |
|
单位性质 |
□国有□民营
□三资□其他 |
注册成立时间 |
|
注册地址 |
|
注册资金
(万元) |
|
重庆办公地址 |
|
负责人 |
姓名 |
|
电话及手机 |
|
职务 |
|
电子邮箱 |
|
在渝员工总数 |
|
在渝技术实施团队人员数 |
|
高级工程师人员数量 |
正高级: |
副高级: |
2022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
|
2022年度研发投入(万元) |
|
发明专利数 |
|
实用新型专利数 |
|
软件著作权数 |
|
主要产品或服务列表 |
名称 |
主要功能,适用行业或场景 |
|
|
|
|
|
|
|
|
可自行加行列举 |
|
主要实施案例列表 |
项目案例名称 |
项目业主单位 |
|
|
|
|
可自行加行列举 |
|
申报
单位
真实性承诺 |
我单位自愿申报的所有材料,均真实、完整、有效,如虚假申报或材料不实,愿承担相应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章:
单位公章:
2023年月日 |
|
|
|
|
|
|
|
二、单位概况
本单位注册成立情况、股权构成情况、2022年发展概况、行业内地位和实力、生产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等(1000字以内)。
三、单位实力
(一)主要产品或服务能力介绍(包括但不限于所列举的要素方向及功能情况)。
主要产品或服务能力竞争优势、技术指标等。
(二)主要产品或服务能力应用情况
1.申报单位主要产品或服务能力的适用行业和应用场景。
2.各项产品或服务能力的案例实施数量,特别是在重庆市内实施的案例数量。各项产品或服务最具代表性的实施案例简介,包括实施日期、费用、过程、效果等。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展服务的情况,一并说明。
(三)相关研发能力,包括自主创新能力,取得的相关自主知识产权情况(如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取得的相关认证情况等。
四、团队建设及实力
(一)单位技术或服务团队情况,包括团队人数、学历构成情况、职称情况等。
(一)主要负责人及核心团队成员主要履历
五、生态资源能力
生态资源整合集聚的活跃度能力、品牌能力、行业影响力等。
六、工作运行机制
根据支撑单位征选具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介绍本单位申报方向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方案,要求内容详细,落地执行性强。
七、其他附件材料
上述内容涉及的各类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
2022年度财务报表(未有的请提供说明);
自主研发创新证明材料(含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申报单位相关认证或资质证明材料;
主要负责人、专家、核心团队成员履历和相关资格证明材料;
典型案例的客户证明材料(如合同协议、用户报告或反馈意见等);
其他证明材料(如央地合作在渝落地的重大项目单位证明材料、集团公司重要业务整合成立的专业子公司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