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部门街镇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渝快办 政民互动 招商引资 魅力大渡口 数据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大渡口动态

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日期: 2020-11-20

重庆市商务学校在第二届“黄炎培杯”中华职业教育非遗创新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中华职业教育非遗创新大赛上,商务学校展台

  11月17日,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教育部等单位指导的第二届“黄炎培杯”中华职业教育非遗创新大赛暨非遗职业教育成果展示会落下帷幕。全国26个省市115所职业院校的418个项目参加比赛。

  在本次大赛中,重庆市商务学校(下称“商务学校”)取得优异成绩,选送的4幅剪纸作品全部获非遗作品奖,其中,作品《荷塘月色》《锦羽争艳》获二等奖,《百蝶穿花》《蝶舞花间》获三等奖。此外,在本届非遗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商务学校的项目《基于渝派剪纸的“五环四向”非物质文


化遗产传承创新与育人实践》荣获全国三等奖。商务学校还参与到大赛新设“云上非遗”数字展馆的建设中,更多的优秀非遗作品将通过线上形式进行展示和推广。

  如何让非遗在校园中真正“活”起来?商务学校创新性提出的“五环四向”建设思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非遗融入日常教学

  走进商务学校,以剪纸艺术为灵感的钢雕长廊独具匠心,让整个校园充满着浓厚的艺术气息。2006年,商务学校开设剪纸艺术培训班,开启了渝派剪纸育人实践的探索之路;2013年4月,商务学校组建以国家级、市级名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知名剪纸艺术大师为核心的团队,设立渝派剪纸文化中心,全面创新渝派剪纸育人实践,形成了全国独有的“五环四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与育人实践模式,在重庆市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所谓“五环”是指渝派剪纸文化中心项目运作链条中的五个环节,即“研、教、产、销、宣”;“四向”就是渝派剪纸未来发展的四个方向,即“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培养特色技能人才、产生实体经济效益、发挥特色示范作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非遗艺术和传承非遗技艺,商务学校设立“大师工作室”,特聘了一批非遗传承人为项目专家。周定洲、练成宣、孙宗莉、张明志、杨艺等在重庆颇具影响力的渝派剪纸非遗传承人,每周都会来到商务学校,走进课堂,向学生传授剪纸技艺。除此之外,商务学校培养了特色项目骨干教师9名,其中,姚明东老师已于2016年12月成为堰兴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目前,商务学校编写了5本教材,全校所有专业均开设剪纸课程,除此之外,还专门开设了剪纸兴趣班,含2个基础班,1个提高班,1个装裱班,从图案设计、剪刻技艺、销售技巧、装裱技术等方面传承民间技艺,每年都有200名左右的学生获得结业证书。

  非遗走上产业化路子

  让非遗通过职业教育走上产业化道路,实现对非遗的传承保护是商务学校“五环四向”建设思路的最终目标。在该思路的指引下,商务学校分别设立设计部、培训部、装裱部、销售部、宣传部五个部门。设计部主要负责非遗传承课程安排;培训部主要负责劳动意识培训;装裱部主要负责劳动技能训练;销售部主要负责树立学生市场意识;宣传部主要负责产品推广和对外宣传接待。

  五个部门分别对应建设大师工作室、装裱室、培训室、摄影室4个实践基地和商务剪纸推广网站。健全的设施体系,让理论培训、图案设计、剪刻装裱、宣传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变为现实。

  “该模式在中职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中为首创,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商务学校梁勤光主任介绍,要让这项传统技艺流传下去,在传承的同时还必须创新,赋予它新的实用功能性,才能真正让它“活”起来,发扬光大。

  下一步,商务学校将继续以“传承”为出发点,以“创新”为着力点,聚焦教育教学环节,以渝派剪纸文化中心为“一极”,辅以学校其他专业“多元”发展,形成“一极多元”的校企融合发展态势,从而走向产业化发展道路,全面推进非遗的传承与创新。

  (记者 张涵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