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部门街镇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渝快办 政民互动 招商引资 魅力大渡口 数据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大渡口动态

博物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日期: 2021-08-31


      

非遗活动进社区

      

非遗展览进社区

      

学生木刻版画拓印

      

小小志愿讲解员

博物馆是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如何让厚重的博物馆文化惠及更多群众?近年来,区博物馆开展“云刷馆”服务,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义渡文化的厚重;推出文创展览,让市民“零距离”接触非遗技能;加强新时期博物馆讲解队伍建设,促进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精彩的活动,有趣的产品,让厚重的博物馆更加亲切,让文化遗产“飞入寻常百姓家”。

讲解员“因人施讲”有真情

李玉婷,今年26岁,是区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大学毕业后,她便就职于区博物馆,至今完成讲解2500余场。别看年龄不大,李玉婷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重庆地区初赛选拔”比赛中,获得了“优秀讲解员”称号。

“博物馆是城市展示形象和文化的窗口,讲解员更是搭建人们与城市文化之间的桥梁。”4年来,李玉婷一直以此定位来要求自己,不仅将博物馆所有展出的文物特征和历史背景熟记于心,还根据游客的年龄层、知识水平、认知程度来调整解说词,总能把相对枯燥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人印象深刻。“即使一天再忙碌,能听到游客离开时说一句‘来大渡口区博物馆,不虚此行!’便是我最大的满足。”

像李玉婷这样优秀的讲解员,并不是个例。“区博物馆有3名讲解员,人虽不多,个个都是‘精兵强将’。”李玉婷介绍,去年,他们参加区级、市级各种业务培训近20次,多人次获得“全国博物馆线上展览”“全国基层非遗保护工作队伍”等合格证书,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为做好讲解工作,李玉婷和同事们经常开展业务探讨、经验交流。“讲解员要想讲好文物故事,就要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和研究,用扎实的学术研究和真情实感打动观众。”李玉婷如是说。

据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意义上的讲解员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当前,区博物馆必须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引导讲解员向“学习型、专家型”发展,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质量讲解员队伍。

博物馆“活”起来更有趣

“如何让博物馆‘活’起来!”这是区博物馆管理层和馆内员工一直思考的问题。

区博物馆总面积为2099.1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平方米,藏品总量1600余件(套),珍贵文物68件(套),常年展出文物200余件(套)。内设基本陈列《义渡千秋—大渡口历史文化陈列》和临时展厅两大部分,基本陈列展厅由“溯源探踪 巴地撷珍”“水埠流韵 义渡扬名”“壮烈西迁 十里钢城”“设区建制 蝶变新生”四部分组成,辅助有场景复原、160度环幕影院、虚拟解说、手语讲解等展项。

202012月,“乡土圆梦—中国农民画艺术作品展”在区博物馆开展。活动展出的农民画是来自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綦江博物馆的艺术珍品,由重庆綦江、吉林东丰、陕西鄠邑区、上海金山的农民画构成,它们是中国当代农民画中最具特色的代表。

为了让市民体验农民画木版拓印,区博物馆还将“乡土圆梦—中国农民画艺术作品展”上的40多幅作品送进社区、学校,让居民群众与学校师生大饱眼福。另外,区博物馆还开展了原创展览“锈迹·光辉—大渡口区工业遗产建筑图片展”“鼠兆丰年—新春民俗文化展”等11场巡展,吸引了6000余人参观。

“到博物馆去看展,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一种生活休闲方式。”家住香港城的罗文芳感叹道,在她看来,区博物馆已成为了兼具颜值和内涵的打卡地,馆内所有展出的文物和文创作品都具有生命力。

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摸得到的实物到看得见的创意,从功能性定位到文化品位,从有趣的表现形式到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创产品不断“上新”的背后是区博物馆对传递历史文化的“上心”。如今,越来越多的文创产品已经走出区博物馆大门,“活”进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云刷馆”服务观展更方便

近年来,区博物馆借助科技力量,推出“云刷馆”服务模式,让观众通过手机在线收听文物之声,浏览最新展览内容,探究文物背后的故事,轻松实现将博物馆带回家。

此外,区博物馆以官方微信平台为基础,策划推出了28篇文物故事,通过多方合作、挖掘、开发、走访等方式,让文物“活”起来。

“故事内容是围绕馆藏文物写的,我们讨论确定藏物后,通过梳理馆内资料、查找文物书刊等方式整理出初稿,再由区博物馆及藏品部负责人共同审定。”区博物馆讲解员李玉婷告诉记者,她在整理《这些老电影院藏着大渡口人的岁月风华,你知道吗?》这篇文物故事时,花了近2个月时间,先后走访了我区现存的4处电影院遗址,并与住在附近的老居民聊天,倾听他们那个年代走进电影院的故事。与此同时,区博物馆还在微信公众号上增加了15个文物“手语讲解”视频、大渡口非遗项目等板块。

据介绍,区博物馆利用已有的数字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博物馆线上VR展”,向社会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线上服务。市民只需关注区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入“博物馆线上VR展”界面,便能到达展厅任意位置参观。

如今,区博物馆从难以接近的“学术感”和“高深感”,变得更加亲和“接地气”。在过去的2020年,虽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区博物馆仍全年正常开放268天,总参观人数达7万余人次,提供免费讲解600余场次,组织开展科普、社教、展览等活动100余场,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好评,极大地提升了我区的文化影响力。

声音

区博物馆馆长 李国洪:

2020年以来,区博物馆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开展志愿者招募、上岗培训等服务,积极发挥志愿者作用,广泛参与博物馆讲解、宣传、社会教育推广活动。截至目前,累计登记在册的志愿者人数近100人。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区博物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参观研学、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40余次,吸引5000余人参加。

此外,区博物馆采用大渡口博物馆藏品管理信息系统开展藏品征集、藏品管理等工作。藏品信息采集比例达到100%,珍贵文物信息采集比例达到100%。接下来,区博物馆还将积极打造“研学旅行”活动,与全市各个学校积极对接,为广大师生来我区学习、了解非遗文化和历史文化提供机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