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中国最美四季”的晨雾中的白沙沱新旧大桥 解国清 摄
作为央视连续7年打造的贺岁“小春晚”《东西南北贺新春》特别节目今年起升格更名为《生龙活虎迎春来》。该节目以展示全国各地的美景和特色风情而闻名,是除夕夜前最值得期待的文艺大餐。这一次,节目组来到大渡口,记录了我区最具特点的五处城市风光。这五处“新地标”分别是哪里?各自有着怎样的魅力?本报即日起推出系列专栏,带您随我们记者的视角,一起去看看——
钢架结构在阳光中显得格外硬朗,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15名柔美的芭蕾舞演员,身着红裙与江水波光一起闪耀,在光芒中翩翩起舞……这里是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曾经辉煌无比,让长江天崭变通途的重庆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
从前,当川渝运往滇桂等地的物资到达铜罐驿火车站之后,由于长江天堑的阻隔,使得转运物资极为困难。为了打破这一局面,1952年7月1日,号称新中国首条钢铁大动脉的成渝铁路建成并全线通车后,邓小平在西南局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成渝铁路修好了,我们还应当修一座大桥把成渝铁路和川黔铁路连接起来,让这段长江天堑也变通途!
1958年9月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开工,1959年12月10日建成通车。这座全长820.3米,北接成渝铁路,南通川黔铁路的大桥,不仅是重庆第一座长江大桥,也是全国继武汉长江大桥后的第二座长江大桥。它的出现,让重庆结束了仅靠车船转运货物的历史,大大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2009年12月,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被公布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4月23日,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正式停用,结束了它长达50几年的工作生涯。“退休”的老桥上再没了火车轰鸣,却迎来鼎沸人声,舍不得它的市民们走上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从各个角度记录着它的美,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摇身一变化身网红打卡点,成为城市青年们潮流生活的一环。
新与旧的交替,是城市发展的最好见证,就在老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的旁边,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正接替它继续完成“天崭变通途”的使命。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和安全问题,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现在已经全部封闭。为留住关于这座老桥的记忆,大渡口区和江津区正计划共建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遗址公园。
据悉,该遗址公园将以白沙沱铁路大桥为核心,其周边其他资源为组成部分,主要位置位于我区跳磴镇白沙沱,南接江津区珞璜镇,还包括南海水泥厂部分生产厂区、白沙沱居民聚落以及范围内的其他历史文物建筑和成渝铁路小南海站及附属铁路交通区域等。除历史文物保护外,该项目还包括范围内工业生产空间的转化利用,居民聚落的环境提升,滨水空间的生态打造,交通体系的优化改造等。
这次“小春晚”《生龙活虎迎春来》中关于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的画面,也许将成为所有热爱大渡口、热爱重庆这座城市的人们关于这座大桥弥足珍贵的回忆。
特别提醒:节目将于2022年1月30日于央视综合频道、综艺频道黄金时间播出,并还将于过年期间在央视多频道滚动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