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大渡口区人民政府 部门街镇
[ 索引号 ] 11500104009286367F/2020-00025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统计 [ 体裁分类 ] 统计分析
[ 发布机构 ] 大渡口区统计局
[ 成文日期 ] 2020-06-22 [ 发布日期 ] 2020-06-22
[ 索引号 ] 11500104009286367F/2020-00025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统计
[ 体裁分类 ] 统计分析
[ 发布机构 ] 大渡口区统计局
[ 发布日期 ] 2020-06-22
[ 成文日期 ] 2020-06-22

旧貌换新颜 蝶变待时日——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思考义渡古镇的发展


旧貌换新颜 蝶变待时日

——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思考义渡古镇的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渡口区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做出全力建设“高质量产业之区高品质宜居之城”的决定,文化休闲旅游产业作为全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而义渡古镇作为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载体,“融合”发展将是推动全区经济发展由“重”变“轻”、由“轻”变“好”的重要途径。旅游行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之一,目前全国疫情已进入防控常态化,经济已进入了恢复期,旅游景点也逐渐开放,思考疫情后期义渡古镇的发展路径尤为重要

一、义渡古镇发展的概况

(一)发展历程。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战国时,巴子都江州,“又立市于龟亭北岸”。“龟亭北岸”,即为马桑溪,当时已设有官市进行早期贸易。此后川盐外运,盐道通过水路陆路驿道交通,使古镇因水而兴,因水而盛,带来了商贸繁荣,又因民风淳朴,渔民有免费摆渡的习俗,闻名于世,来往商客惯称义渡口。历经各朝,又演变为乡绅,官府出钱雇人雇船免费摆渡,义渡习俗千年不变。20163月,古镇坚持原面积、原高度、原基础、原风貌“四原原则”修复建设,最大限度还原历史街区原始风貌。2017124日,正式开街运营。荣获“新重庆十大文旅地标”、“2017年重庆夜市文化节特别贡献奖”。

(二)行政管辖。1954年以马桑溪为名建制,成立马桑溪街道办事处,1965年大渡口区建区,改为九宫庙街道办事处管辖。至今,行政管辖权无变化。

(三)管理模式。古镇的经营模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当地政府为主体的开发模式——政府投资经营;二是外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模式——企业租赁经营;三是以当地居民为主体的开发模式——村民集体经营。现阶段义渡古镇由重庆大晟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重庆义渡古镇旅游有限公司发展负责资产的管理,招商工作,重庆新大正物业管理公司负责日常运营维护。

(四)经营情况。古镇商业面积为17057.6平方米,已租面积为7406平方米,出租率约43%。入驻商家共44家,其中:餐饮11家,占比25%;茶楼咖啡馆10家,占比22%;小吃饮品17家,占比38%;超市土特产2家,占比5%;文创纪念品2家,占比5%;民宿2家,占比5%

(五)活动情况。20177月,举办古镇第一届啤酒节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8710日至15日举办古镇第二届啤酒节活动,活动期间共接待游客3.34万人次;2019420日至27日举办了2019《中国好声音》全国城市海选重庆赛区比赛活动,共接待游客3万人次;201996日至8日举办古镇第三届啤酒节活动,活动期间共接待游客2.3万人次。

二、古镇发展的PEST分析

鉴于古镇目前管理和经营的主体为政府主导,国资企业运营的模式,采用PEST分析古镇的发展比较适宜。PEST分析是为企业所处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E是经济,S是社会,T是技术,这些是企业的外部环境,一般不受企业掌控。

(一)政策环境。通过查看相关资料和文件(表1),在国家和市级层面,相关性较大的主要是特色小镇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政策文件;在区级层面,主要有大渡口区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做出《全力建设“高质量产业之区高品质宜居之城”的决定》。目前主城区还没有特色小镇申报,可以将相关文件作为古镇发展的参考依据。

1 相关政策一览表

序号

颁布时间

颁布部门

文件名

1

2016/06/17

重庆市政府

关于培育发展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

2

2016/10/08

国家发改委

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3

2018/08/30

国家发改委

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意见

4

2018/04/23

大渡口区委

全力建设“高质量产业之区高品质宜居之城”的决定

    (二)经济环境。近年来,人们对休闲旅游的消费意愿更强,尤其是2018年以来,网红景点自媒体发布、重庆宣传片的推荐、书记晒文旅等活动的推进,重庆逐步成为一个“网红”城市。据市文旅委发布的信息:2019年黄金周,重庆国内旅游收入187.6亿元,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8.6万人,同比增长32.8%10.6%。而大渡口区GDP、财政收入、社零、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项经济指标(表2)发展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势头,呈现出发展速度稳中有升,结构持续优化的特征,这就为古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2 大渡口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GDP(亿元)

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人均GDP(元)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万人)

2014

148.9

15.7

36.5

27006

45226

2.0

188.4

2015

159.7

17.7

40.3

29124

48173

2.7

234.1

2016

176.7

18.6

45.0

31632

52523

4.7

341.4

2017

196.5

19.3

45.4

34591

56543

5.8

452.6

2018

228.1

21.4

46.6

37443

64082

6.8

487.6

2019

253.6

23.2

47.6

40619

70530

7.8

559.4

注:国内旅游收入、接待国内旅游人数数据来源区文旅委。

(三)社会环境。通过收集与社会环境部分相关指标:城镇化率、城市绿地面积、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表3),可以看出,本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更加完善,生活环境和质量更加宜居宜游。

3 大渡口主要社会发展环境一览表

城镇化率(%

城市绿地面积(公顷)

污水处理率(%

生活垃圾处理率(%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2014

97.0

1485

-

-

248

2015

97.2

1538

-

-

292

2016

97.32

1677

97.7

100

277

2017

97.41

1722

97.8

100

283

2018

97.56

1764

97.8

100

307

2019

97.71

1822

97.8

100

309

    (四)人文资源。一是善义文化。义渡古镇是老重庆老码头的代表,待渡停已经成为古镇的重要标志建筑,是古镇千年义渡的重要见证。二是抗战文化。义渡古镇是抗战中成为军工码头。汉阳铁厂在抗战的烽火硝烟中,逆江而上、迁渝建重钢,在抗战大后方保障了军工生产。三是钢铁文化。重钢轧制生产出我国第一根铁路重轨,铺筑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这里钢铁文化印迹深刻。由重钢老厂区改建的重庆工业博物馆于2019101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五)交通情况。一是公共交通。轻轨2号线在建桥站下车,车程3-5分钟即可到达,也可在新山村站换乘到古镇旅游公交T006路即可到达。除旅游公交外,489等路公交车也可到达古镇。二是公路交通。义渡古镇距解放碑、江北机场、龙头寺火车站均在1小时车程内,从内环快速大渡口立交出口,车程3-5分钟即可到达。

(六)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古镇综合停车楼主体结构共计14层,可停645辆车。古镇有游客接待中心1个,道路指示牌14个,路灯116盏,公厕3座。

三、义渡古镇发展的困境

旅游活动的六要素包括“食住行游乐购”六个维度的主体消费或载体服务行为。从这个六个要素看古镇的发展,主要面临几个问题:

(一)经营规模小,特点不突出。古镇现有的经营情况看,缺乏特色,餐饮、茶餐厅、小吃店的总共经营户38户,重庆特色大渡口饮食的麻辣鲜香不够突出。超市土特产2户,主要以销售张飞牛肉、火锅底料、麻花等产品为主。文创等旅游商品经营户2户,分别为1户陶艺、1户文玩。

(二)空间范围小,游览时间短。古镇三街九巷二十一院落呈四级台阶分布,直线长度距离450米左右,宽度110米左右(百度地图数据)。游客游览古镇一般在2-3个小时左右。

(三)文化氛围淡,互动体验少。在义渡文化、抗战文化、钢铁文化的打造上,没有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古镇目前没有古镇APP,语音导览等服务,娱乐设施传统且单一,互动性、体验性的游乐设施缺乏。

四、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古镇的建设修旧如旧,取得了主体工程的完工并运营,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地配套完善,但古镇的高发展仍需努力。利用好现有的资源,错位发展,融合发展,才是古镇蝶变的前提和基础。

(一)建机制,让古镇“活”起来

一是构建古镇融合发展的机制。继续实施政府主导,国资企业运营的模式。大渡口区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组、重庆义渡古镇旅游有限公司发展要形成协同发力、合作共推,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工作局面。二是建立文化资源资本化运作机制。结合古镇的经营情况,以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平台,以资本为助力,用产业为引导,实现资本与资源的高效融合。

(二)融业态,让古镇“长”起来

一是与农业融合。利用滨江路交通快捷的优势,和跳磴镇的康然、地球村等休闲农业融合,参与赏花、摘果、滑草、攀岩等体验活动。二是与工业融合。利用网红“华生园”城堡,开展制作中西式糕点体验活动;利用嘉威啤酒,参观啤酒生产线,了解生产工艺和流程。三是与商业融合。以“夜经济”为主线,部署从万达广场到嘉威啤酒为商品销售区域,从嘉威啤酒到古镇划定餐饮区域,打造一个红火的夜经济。四是与影视融合。推荐一些抗战题材、新中国成立初期大生产题材的影片到古镇拍摄,继续与《中国好声音》等综艺节目合作,形成拍摄点纪念点。五是与体育融合。利用古镇健身步道等体育资源,开展定向赛、赛艇、半马等体育赛事。六是与文化艺术产业融合。充分利用大渡口博物馆,重庆工业博物馆、郭选昌艺术展览馆等载体,挖掘红色旅游内涵可以参观游览,也可以开展专题讲座展览等活动。

(三)强宣传,让古镇“热”起来

一是新媒体宣传。与去哪儿、途牛等旅游网络媒体的合作,开展一些美文美景美食的推荐活动,达到宣传目的。积极开发掌上APP客户端。客户端基于AR甚至VR技术开发,利用地图定位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和古镇的真实世界结合。通过文字、图片、语音、短视频、抖音为游客提供地图导航、景区介绍、古镇历史人文等信息,也定期推送各类活动。二是传统宣传。可以创办一个内部刊物,采用赠阅的方式以季度或者半年的形式发行,同时与APP联动,推送内容更新。内容上有古镇人文、古镇艺术、古镇美食等栏目组成,主要是以投稿为主。刊物单页宣传。还可以制作一些精美的单页,免费赠阅。三是自媒体宣传。微信、抖音等的使用,使每一个人都成为了一个自媒体,自动的宣传。

(四)推特色,让古镇“炫”起来

一是打造特色旅游商品。大渡口有堰新剪纸、麦秆艺术等工艺品,这些特色产品与古镇景色结合,制作一批特色纪念品。二是推出特色美食。华生园现有的传统美食如“杂包”等、红九九的火锅底料,包装成品种多样便于携带的礼品,也可开通快递到家业务,还要推出一些特色小吃,边逛边吃。三是推出特色活动,根据时令季节的变化,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剪纸活动、饮啤酒大赛、糖画制作,也可以开展唱石工号子、表演川剧等。以活动搭建舞台,将文化氛围和内涵融入古镇。

长江浩浩,江水汤汤,古之义渡,在水一方;流水不腐,水亦聚财,融合发展,谋定蝶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