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万物复苏的春天,我却总觉得不开心,最近每天都无精打采,不想说话,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我这是怎么了?”近日,市民钱女士来到位于我区的重庆九五医院,咨询心理方面的困惑。她说自己近段时间情绪低落,睡眠很差,精神也难集中,工作总是出错,怀疑自己“抑郁”了。
不只是钱女士“怀疑人生”,最近的朋友圈、微博上也开始频繁出现“emo”这个说法,“翻译”过来可以理解为“我颓废了”“我抑郁了”“我烦躁了”。不少平常大大咧咧、乐观开朗的人会突然“林黛玉”附体,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甚至没缘由的伤感低落起来,陷入负面情绪……其实,这样的表现是有科学依据的。
重庆九五医院的医生介绍,每年的3-5月,是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等疾病的高发期,精神疾病复发率占到了全年的70%以上,医院精神科、心理科门诊量、住院人数在春季也会高于其它季节。
春季易“抑郁”的原因:
为什么和其他季节相比,春季更要警惕“抑郁症”的发生或加重呢?
1、春季多变的气候容易引起情绪波动,让人感到身体不适,加上一些人缺乏自信、孤僻内向、好依赖别人等性格缺陷,很容易精神紧张,并伴随着焦虑、躯体不适、睡眠障碍等症状。
2、春季人体内分泌和代谢明显变化,容易引起情绪变化,出现无力、精神差、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症状。
3、春季是一年的开始,工作学习都开启新的计划和任务,人的精神压力增大,当遇到不顺或挫折,容易出现心情抑郁、精神紧张、焦虑、失眠等症状。
防治春季抑郁,专家建议:
生活中,出现情绪波动是很正常的,但要分清“抑郁状态”和“抑郁症”。对大部分人而言,“抑郁”就像感冒发烧一样,大概三五天就可以通过自身调节恢复自愈,但如果失眠、烦躁、持续情绪低落等症状超过两周,建议进行心理咨询及时调节,如果负面情绪持续三个月以上,出现严重悲观消极、自伤、自杀症状的患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并尽快到三甲医院的精神科或专业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就诊。
1、多做快步走、跑步、登山等户外运动,经常晒太阳;
2、不开心的时候将自己的情绪感受说出来,不要藏在心里,及时和家人沟通;
3、可以吃些甜食辅助缓解焦虑;
4、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
5、转移注意力,心情不好时可以多做自己喜欢的事;
6、设置合理可以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防止因目标过大觉得无法达到而压力大,进而影响情绪;
7、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大渡口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2月24日
一份自我照顾指南给在春天不开心的人.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