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大渡口区人民政府 部门街镇
[ 索引号 ] 1150010400928648XB/2024-00098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财政 [ 体裁分类 ] 公文
[ 发布机构 ] 大渡口区财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4-09-09 [ 发布日期 ] 2024-09-09
[ 索引号 ] 1150010400928648XB/2024-00098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财政
[ 体裁分类 ] 公文
[ 发布机构 ] 大渡口区财政局
[ 发布日期 ] 2024-09-09
[ 成文日期 ] 2024-09-09

重庆市大渡口区2024年1—6月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重庆市大渡口区

202416月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经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大渡口区202416月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16月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1.收入执行情况。16月,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0,793万元,为年度预算的46.9%,欠序时进度3.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9.5%,增幅位列中心城区第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0,339万元,为年度预算的52.1%,同比增长0.8%;非税收入完成30,454万元,为年度预算的38.2%,同比增长277.6%。税收收入占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9.8%,位列中心城区第6

2.支出执行情况。16月,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47,198万元,为年度预算的35%,同比下降15%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1.收入执行情况。我区无本级基金预算收入。16月获得基金上级补助收入32,640万元,其中土地出让相关结算收入26,594万元。

2.支出执行情况。16月,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59,638万元,为年度预算的55.2%,同比增长128%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收入执行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0,480万元,为年度预算的204.8%

2.支出执行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7,519万元,为年度预算的75.2%

(四)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余额情况

16月,全区政府债务限额1,212,00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755,10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456,900万元。全区政府债务余额1,211,954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755,054万元,专项债务余额456,900万元,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核定限额之内。

16月,财政化解政府债务本息12,871万元,其中,通过财政预算资金偿还本息12,871万元。

二、上半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关键之年,也是大渡口实现换挡提速的提升之年。上半年,区财政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回好态势,为我区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落实落地、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大渡口实践、奋力开启第三次创业新征程贡献财政力量。

(一)增强财源培植力度,稳预期保收入,践行“财政担当”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构建“大财政、大预算、大资产”理念格局,准确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盯21.48亿元的公共预算收入目标,持续挖掘收入潜力。一是精准施策抓税收。加强与税务部门的协调配合,通过扫描疑点数据、清理专项税种、开启聚沙强基行动等方式,进一步挖掘区内重点企业税源潜力,税收收入完成7.03亿元,增长0.8%,增幅位列中心城区第7二是凝心聚力抓非税。加大非税收入的征收力度,盘活政府资源资产,积极拓宽收入渠道,培养新的非税增长点,非税收入完成3.05亿元。三是协同共助抓争资。收集整理2024年市级重点转移支付争资重点,找准向上争取的切入点,优化完善争取上级资金工作考核办法,全面压紧压实各单位争资责任,16月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收入累计到位8.68亿元。

(二)扩大优化结构广度,强统筹保重点,传递“财政温度”

坚定秉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理念,强化资金统筹,量入为出,优化支出结构,提升资金效能。一是“紧”字当头控预算。把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纪律要求,对61个一级部门实行整体绩效运行监控,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16月“三公”经费支出685万元,同比下降3 %二是统筹兼顾兜底线。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统筹各类资金兜牢“三保”支出底线。16月,“三保”支出7.66亿元,其中:保工资6.10亿元,保运转0.59亿元,保基本民生0.97亿元。三是改善民生保重点。坚持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统筹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卫生健康、文旅体育等各项民生领域,统筹预算资金0.58亿元,切实保障20件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有序推进。

(三)提升债务管控强度,防风险守底线,彰显“财政作为”

严防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坚守风险底线,严抓严管,综合研判、统筹资源,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确保不断链不爆雷。一是切实维护资金链安全。完善政府债务动态监测和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全力做好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和债务限额管理,16月安排预算资金偿还到期政府债务本息1.29亿元,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二是完善化债工作机制。明确全年化债目标及责任分工,签订目标责任书,压实部门及企业主体责任,定期召开化债工作推进会及资金筹集会,专人跟进化债资金筹集情况,及时解决堵点难点问题。三是妥善化解存量债务。成立资金筹集小组,制定化债方案,督促平台公司提前谋划,与各债权金融机构积极协商,拟定提前偿还债务计划,严禁新增隐性债务,确保化债任务按进度完成,实现全区债务平稳接续、风险可控。

(四)深化数字财政精度,严管理提效能,扩大“财政效益”

加快财政数字化改革,运用数字化手段,深度分析财政数据,智能管控财政业务,助力实现“财政智管”。一是建立数字管理“全链条”。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流程衔接,推动绩效管理各环节成果在预算管理全过程的有效应用。2024年预算部门(单位)自评项目1,864个,资金62.5亿元,其中自评结果为“优”的1,823个,占比97.8%二是升级数字服务“硬环境”。深入实施“互联网+政府采购”行动依托数字采购实现全流程电子化,16月政府采购申报计划金额1.45亿元。持续推广“政采贷”业务,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622万元。持续优化涉农补助和民生补贴资金的数字平台管理,“一卡通”系统发放财政补贴的项目增加至27个,惠及群众4万人次。三是筑牢数字防护“安全网”。坚持问题导向,以审计问题整改工作为契机,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依托,建立预算执行“日监控、月提醒、季通报、年评估”的工作机制,预算资金管理实现提质增效,区财政落实审计整改事项纳入全市审计整改推荐典型案例。

三、存在的问题

上半年,在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区财政尽全力为保障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财政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收支平衡矛盾压力突出、财政统筹能力仍待加强、绩效管理水平有待提升。面对挑战,我们将继续坚定信心,积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稳固财政增收基础,全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半年,区财政局坚持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准确把握财经形势,统筹做好“生财、聚财、用财、管财”各项工作,打好稳增长、保民生、强管理、防风险组合拳,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更好地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政策引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挖掘财政资金增收潜力,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

一是围绕资源整合挖潜力。继续深化财源建设,不断增强全区共抓财源建设的合力,充分调动各协税护税责任单位义务,持续加大税收征管力度,拓宽非税收入征收渠道,全力完成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的目标。二是推动土地出让保增长。鼓励民营企业等多方资本参与盘活国有土地资产,以市场化手段撬动社会资本力量参与,提高盘活收益。积极加强与市财政局沟通,确保土地出让收入及早返还,全力实现全年土地收入目标。三是聚焦“三资”盘活促收入。加大待处置资产推广力度,积极采取“用、售、租、融”等方式,多渠道促进资产处置,把闲置资产盘活利用起来,真正做到保值增值。持续开展往来资金、存量资金清理,减少资金沉淀,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聚焦惠民强企工作导向,营造福惠民生新环境

一是全力增进民生福祉。做好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实事,保障医疗、教育、就业和救助等基本民生需求,推进民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支持加快城市公园、农村公路、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等建设。支持乡村振兴及重庆小面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二是助力改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政府采购活动成本。聚焦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落实“管行业管产业”工作机制,推动产业发展和财源巩固的良性循环。三是切实增强融资保障。积极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持续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负担,大力推动电子保函应用,积极推广“政采贷”业务,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

(三)深化高效科学财政制度,促进管理效能新提升

一是继续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建立机关事业单位过紧日子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地反映单位节约财政资金、落实过紧日子情况。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建立健全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力促实现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的目标。二是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积极适应预算管理一体化新要求,序时推进一体化后续建设,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强化“三本”预算统筹,推行单位资金预算管理改革,加大支出统筹力度,有效盘活存量资金。三是持续深化绩效管理改革。加强资金绩效管理,开展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效益。将“三本”预算全部纳入绩效运行监控范围,对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开展绩效运行重点监控,根据监控情况调整资金拨付进度,将腾出资金重点用于重点项目、民生保障等急需支出。

(四)树立安全运转底线思维,筑牢债务安全新防线

一是做好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加强跨部门协同协作,压实各方责任,规范举债融资行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做好风险把控,守住债务风险底线。持续强化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督促专项债券项目及时上缴项目收益,缓解财政偿还债务本息压力。二是兜实兜牢“三保”底线。坚持“三保”支出优先顺序,加强财政运行、库款保障水平的监测与研判,精准调度,保障合理库款需求。实行“三保”标识管理制度,实现“三保”预算和执行的信息化、动态化管理,确保“三保”资金精准高效落实到位。三是严肃财经纪律红线。持续完善“1+N”财会监督协作配合机制,推动财会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继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提升我区内控控制建设质量。联合开展专项检查,积极落实监督检查问题整改,坚持以检促改、以改促升,提高财政监督质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财会监督工作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