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大渡口区人民政府 部门街镇
[ 索引号 ] 1150010400928648XB/2025-00107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财政 [ 体裁分类 ] 财政
[ 发布机构 ] 大渡口区财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5-08-19 [ 发布日期 ] 2025-08-19
[ 索引号 ] 1150010400928648XB/2025-00107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财政
[ 体裁分类 ] 财政
[ 发布机构 ] 大渡口区财政局
[ 发布日期 ] 2025-08-19
[ 成文日期 ] 2025-08-19

重庆市大渡口区2025年1—6月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重庆市大渡口区

202516月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2025731日在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大渡口区20251—6月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51—6月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1.收入执行情况。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4,479万元,同比增长3.7 %,列中心城区第4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5,898万元,同比增长7.9 %;非税收入完成28,581万元,同比下降6.2 %。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2.6%,列中心城区第7位。

2.支出执行情况。1—6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97,321万元,同比增长34.1%,列中心城区第1位。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1.收入执行情况。1—6月,政府性基金预算上级补助收入56,772万元,主要是:超长期特别国债28,015万元、土地出让收入24,926万元。

2.支出执行情况。1—6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4,157万元,主要是:建桥C区拓展区征地补偿6,000万元、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资本金4,274万元、债券利息及发行费用4,142万元、排水管网整治工程1,066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6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补助收入23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803万元,主要是新晟发建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注入。

二、上半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重要之年,是大渡口建区60周年。上半年,区财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突出稳进增效、改革创新、除险固安、强企富民工作导向,统筹做好生财、聚财、用财、理财各项工作,全力支持“尚义大渡口、宜居宜业城”建设。

(一)以更实举措抓收入,筑牢财政稳健运行根基

    牢固树立“抓财源建设就是抓发展”理念,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建财源、稳税源、挖潜力、促增长,全力稳住收入基本盘。一是强化税收征管质效。紧盯全区重点项目纳税情况,全面核查纳税归属,堵住税收征管漏洞。聚焦中元汇吉、海康威视等重点企业,加强税收政策宣传引导,优化纳税服务环境。围绕年度税收收入目标,加快推进税费清缴,区级税收收入实现7.6亿元,增长7.9%二是深挖非税收入潜力。优化协同联动机制,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加大重点费源摸排。积极盘活国有资产资源,合法依规挖掘收入潜力。采取“定期调度+日常跟踪”相结合的方式,合力抓好收入组织工作,规范转让大滨路文旅项目、公租房和直管公房等经营权,实现收益超2亿元。三是提升向上争资效能。坚持将向上争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因时因势抢抓政策红利,汇编形成《向上争资指南(2025)》,精准解读83项争资事项。主动加强沟通对接,第一时间跟进中央及市级政策,推进部门间、领域间信息共享,提升项目申报的精准度。上半年,上级转移支付、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到位10.8亿元。
    (二)以更深情怀惠民生,厚植人民幸福生活底色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三保”优先固根本。严控一般性支出,压减非刚性支出,确保“三保”预算足额编制、不留缺口。按月监测“三保”执行情况,实时调度,守住“三保”支出在预算执行和库款调拨中的优先地位,切实兜牢兜实“三保”支出底线。上半年,“三保”支出9.8亿元。二是援企稳岗优环境。统筹就业补助资金超过5,000万元,专项用于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补贴等,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及时足额兑现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有效缓解个人创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困难。三是惠民利民增福祉。持续优化支出结构,一体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事项。筹集资金超过8,000万元,支持西大附中、实验小学、育才小学双山校区等学校新建及改扩建,稳步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安排资金4,850万元,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探索开展嵌入式养老和家庭医生巡访服务,持续加大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安排2,800万元,切实兜牢低保、特困、孤儿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通过“一卡通”发放惠民惠农补贴2,500万元,惠及4.4万人次,实现补助资金直达快享。专项保障民生实事项目3,000万元,加快城市微型公园、社区综合服务体等建设,持续提升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

(三)以更大力度强统筹,激活区域经济发展动能

强化财政资源统筹,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一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统筹财力3,000万元,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奖补政策,助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空天信息应用和产业发展。安排1,000万元,保障专业化驻外招商和产业专班招商,通过产业链精准招商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设立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专项资金,全过程服务招商引资,支持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开展。二是激发镇街发展活力。落实镇街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励资金800万元,提振镇街参与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性。推动镇街开展资产资源再清查,实现“一产一档一策”精细化管理,上半年镇街盘活资产资源收益增长29%三是持续推进项目建设。抢抓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窗口期,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先期安排重大项目前期经费3,0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项目前期工作。精准对接政策与项目资源,上半年13个项目获得中央及市级资金支持。统筹资金超5亿元,支持五一互助安置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桥C区拓展区、城市供排水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四)以更高标准强管理,全面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迭代闭环管理机制,强化财政管理效能,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一是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落实过“紧日子”一系列举措,项目预算综合压减13%,上半年“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0%。政府采购完成204宗,成交金额1.2亿元,节约率10.2%。政府投资财政评审审结项目36个,审减0.8亿元,审减率12.9%。实施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开展教育强区建设等15个重点项目绩效评价。二是守住财政风险底线。坚持周收集、月分析、节点调度的工作机制,打表推进债务风险防范化解任务。巩固防“爆雷”能力,通过安排预算资金、争取再融资债券等方式,及时兑付政府债务本息。为缓解债务还本、大额支出、平台保链等关键节点资金压力,采取库款监测分析、动态跟踪等措施,全力守牢库款风险底线。三是强化财经秩序整治。积极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通过问题整改促进财政管理提质增效。加强财会培训与监督,组织预算单位及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开展征地资金、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乡镇财政资金专项检查,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领域整治任务。扎实推进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深化“1+N”财会监督协作配合机制,进一步强化重大决策部署衔接、监督线索移交等方面的协同联动。

三、面临的困难

当前我区财政收支矛盾依旧突出,财政运行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收支“紧平衡”压力有增无减。我区产业结构正处于加速调整中,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力的税源补充,加之非税收入中一次性国有资产盘活收入占比较高,收入持续增长的稳定性不足。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支出结构相对固化,财政支出调整优化空间有限,财政可持续性面临严峻考验。二是债务化解压力有增无减。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相关收入组织难度增大,国有公司的资产资源盘活和“造血”创收受限,自身资金筹集面临困境,债务化解还需开拓思路。三是资金调度压力有增无减。今年以来,受收支“紧平衡”影响,资金调度压力加大。为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对项目支出按照轻重缓急分批次进行保障,一定程度上影响各领域支出的均衡性。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半年,全区财政将坚持“向上强争取、向下强征管、向外强节支、向内强提升”四项工作理念,聚焦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高位统筹下,坚定“大渡口、大格局、大作为”的信心、振奋精神、铆足干劲,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不变、战斗力不减,发扬“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办”的工作作风,抓好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财政监督四个环节,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坚持开源挖潜,切实夯实财力基础

一是写好招商引资引财文章。制定普惠性产业发展政策,促进项目落地,增强企业信心,优化区域营商环境。聚焦科创主体培育、创新能力提升等关键环节,持续提升区域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二是写好产业发展生财文章。持续做实商贸产业发展举措,全面做好惠企政策扶持,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购房契税补贴、“青年留渡来渡十条措施”等政策,积极支持区内重点企业申报国家、市级政策奖补,更加注重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三是写好土地出让增财文章。毫不松懈抓好土地收入组织与调度工作,按计划有序出让土地,加快资金回笼,全力推进土地划拨工作,确保全区财政可持续运行。

(二)坚持有保有压,全面聚焦精准保障

一是严格落实过“紧日子”政策。严格按照《关于推动机关事业单位习惯过“紧日子”十一条措施的通知》文件规定,通过“五压减六严控”等措施,持续压减非刚性、一般性支出。严格履行规范的调剂程序,完善预算约束、动态监控体系,让“紧日子”要求成为财政管理常态。二是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坚持把“三保”摆在突出位置,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强化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全过程实时跟踪管理。坚持预算安排、预算执行、库款保障“三个优先”,加强“三保”定期监测和动态监控,以精准有效的措施兜牢“三保”底线。三是助推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谋划项目包装,围绕“两重”“两新”领域、公共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重点民生领域做好项目储备工作,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政府债券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周转资金,千方百计筹集项目资金,弥补项目建设资金缺口。

(三)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增强发展能力

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持续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改进预算编制,提高预算安排的细化度、精准性、有效性。转变支出“基数+增长”固化格局,以“零”为基点,按照轻重缓急划分支出预算,加强重点专项统筹整合,对目标相近、投向类似、分散管理的资金进行整合归并,放大财政资金集聚效应。二是推进镇街体制改革。全力推动镇街体制改革,完善统一规范的收入核算机制,合理划分收入范围,规范非税收入征管。构建权责清晰的支出划分机制,建立支出与收入挂钩的经费保障机制,激发镇街自主培育财源、服务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强化镇街基本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力争镇街辖区经济实力、风险防控能力得到增强。三是科技赋能采购监管。开展采购文件AI智能审查系统试点,嵌入财政部及跨领域统一采购需求标准,构建自动化、全要素审查规则体系,实现采购文件合规性、完整性、合理性的智能核验,确保文件经系统审核通过后再行挂网,推动监管由人工向“人机协同”转型。

(四)坚持除险固安,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一是防范化解运行风险。加强财政运行风险监测,研究储备必要的应对措施。加强预算执行监督、资金动态监控,常态化跟踪监测资金使用情况,提高预警分析水平。二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严格落实年度化债和资金筹集工作任务,加强跨部门协同协作,确保年度债务风险防范工作顺利完成。三是防范化解财经纪律风险。持续深化财会监督任务落实落地,按照《大渡口区财会监督2025—2029年工作方案》,聚焦会计基础工作等方面,组织实施5年全覆盖监督检查。持续加大“1+N”监督检查力度,着力打造全方位、全覆盖、全融入的财会监督工作新格局。

  

重庆市大渡口区2025年1—6月预算执行情况报告.docx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