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区2023年度企业国有资产
(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专项报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2023年度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一)企业户数。2023年度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监管全级次法人企业19户,同比增加1户。从管理层级分,一级、二级国有企业分别为6家、13家。
(二)资产负债情况。2023年末区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 696.9亿元、同比增长5.1%,负债总额401.7亿元、同比增长2.5%。年末平均资产负债率57.6%。
(三)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2023年末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295.2亿元,同比增长8.7%;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01.5%,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实现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情况。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697万元,同比下降21.9%。全年预算支出5697万元,同比下降21.9%;调入一般公共预算4405万元,同比下降21.1%。
二、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和改革工作推进情况
(一)以国企改革为轴,把方向强统筹,展现“国资助力”
1. 深入开展国企改革工作。率先在全市启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将区属国有企业划分为国有资本投融资管理类、城乡建设发展类和城市运营管理类3大体系,推动国有资本向主业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向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国有经济向资本运作、城市开发、市场运营等重点领域聚焦。员工人数实行总量控制,职工人数“只减不增”,严禁无序扩张,协调解决国企改革中涉及员工分流、薪酬管理等问题。
2. 稳步推进国企专项行动。不断推动区属国企开展合规体系建设、价值创造行动和提效增能行动。督促企业成立以总经理任召集人、副总经理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合规体系建设工作专班,深入分析现状、问题,针对18项任务,6户直管一级企业共查找问题66项,制定举措88项。指导企业聚焦8个方面重要工作,形成目标任务,精准对标行业一流企业。梳理重点任务26类、46项,强化统筹协调,督促企业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区属国有企业实现发展质效、核心功能、市场竞争力、监管效能、党建引领“五个明显提升”。
3. 抓好市场化经营机制建设。建立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机制,对区属国企负责人履职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核评价,更加合理确定区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规范企业收入分配秩序。推行全员业绩考核,建立“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薪酬分配机制,按照“效益增工资增、效益降工资降”的原则,实现以绩定薪、一岗一薪、易岗易薪。
(二)以监督管理为本,抓制度守底线,坚持“国资助推”
1. 多措并举强化监管。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修订印发《大渡口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强化制度执行监督,督促区属国有企业完善公司管理制度,明确“三重一大”、请示报告工作程序,建立融资管理制度。对平台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内控制度、融资成本支付票据及会计凭证进行检查,完善融资工作程序和工作流程。进一步加强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国资监管一体化平台建设,按照“公司应用+国资监管+大数据分析”功能设置7大监管模块,通过对监管企业的财务快报、资金、资产、投资、产权、人力资源、三重一大等数据进行实时抓取、分析、预警等,全面提升监管能力。
2.全面筑牢风险防线。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按照“631”工作机制,区政府分管领导定期调度,制定周、月、季报告制度。明确专人对国有企业债务化解工作进行风险评判,跟进督办。推动金融机构支持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化解。对清查出的无证资产进行分析研判,推动企业开展确权,为资产处置创造条件。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定期组织开展区属国有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开展各类安全检查9次,其中组织专家组检查3次,组织风险研判3次;督促区属国有企业全面开展风险排查和隐患整治,挂牌督办区属国有企业重大事故隐患6条、下达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3份,发现安全隐患40余处,现已全部按期完成整改。
(三)以国企发展为谋,优体系促担当,发挥“国资助效”
1. 构建高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企业功能性质定位突出不同考核重点,科学设置考核目标,实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横向与纵向对比相补充的考核办法。构建包括资产负债率、资产增值率、资产回报率、资产空置率、营业现金比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净利润率、人均利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实行分级分类考核机制,对商业类国有企业,突出经营利润、强化效益导向;对公益类国有企业,突出服务全区重点工作、承担建设任务等考评导向。将生态环保、安全生产、信访稳定指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国有企业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稳定发展。
2. 推动国有经济稳进发展。推动区属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市场化竞争,盘活公园、停车场等国有闲置资产,增强企业活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强化区属国有企业市场化主体地位。2023年,区属国有企业整体运行呈现出“两增一降”主要特点。一是效益增加。实现营业收入19.8亿元,同比增长7.3%;利润总额4.6亿元,同比增长18%。二是效率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148.1万元/人,同比增长104.6%;人均创利93万元,同比增长163.8%,国有企业运行效率持续提升;三是资产负债率下降,2023年末区属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57.6%,下降1.4个百分点,降杠杆减负债成效显著。从全年运行数据看,区属国有企业发展既取得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高,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稳固。
3. 持续强化国企责任担当。紧紧围绕服务全区改革发展大局,以改革提升国企战略支撑保障能力、增强引领带动作用。2023年统筹推进各类项目逾250项,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逾230亿元,招商引资逾400亿元。打造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于一体的“区产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政务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保交楼存在的相关问题,加快推进区属国有企业完成保交楼任务。7个项目“保交楼”实现市级部门销号,有力稳定了房地产市场,促进社会稳定。打表推进老旧改工作,老旧改小区燃气及供排水管道改造项目(二期)、K6K9安置房项目成功争取中央补助资金6743万元,5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受市政府表彰,并在2022年区县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中予以加分,通过改造提升,改善城市面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区属国有企业成功举办重庆小面文化节、智跑重庆·潮九宫集市、“重庆乐堡音乐节”等活动,提升大渡口区文旅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以国企党建为要,聚合力提能力,加大“国资助势”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等3个责任清单,切实发挥党委示范带动作用,听取区属国企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专题报告3次;积极配合区委巡察,指导2户区属国企制定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措施200余条,推动全面整改。以区属国企“四强四好”党组织创建为抓手,开展区属国企党组织“两个清单”运行情况“回头看”;坚持党建引领国企改革,及时构建党组织构架,实现国企党组织100%全覆盖。举办2023年度区属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及党务工作者培训班,统筹开展各类学习活动200余次,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聚焦改革一个“点”,提升企业效益。结合“三攻坚一盘活”改革要求,抓实国企改革攻坚任务推进,加快完成长期亏损国有企业“止损”“瘦身”。压实一级企业主体责任,“一企一策”推动亏损企业找准出血点,努力盘活低效资产、加大闲置资产处置力度、创新资产经营模式、提高资产经营效益,找到盈利点,增加公司经营收入,实现减亏扭亏。
(二)健全机制一条“线”,建设现代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机制,健全分级分类考核机制,建立差异化激励约束机制,突出主业主责,强化实绩导向,加大经济效益指标考核力度。加快推动企业人才梯队建设,引导企业树立市场化用工观念,通过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多种方式,突出硬指标约束和考核结果刚性兑现,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三)织密监管一张“网”,形成监督闭环。聚焦管资本深化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围绕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等重点,优化国资监管机构监管职责和工作内容。建立国资监管责任约谈工作规则、重大事项报告审批制度。坚持横向联动、同向发力,提升国资监管效能。按照事前规范制度、事中加强监控、事后强化问责的思路,深化国资国企一体化管理,实现信息共享,打造国有资产监督工作闭环。
附件:注释
大渡口区2023年度企业国有资产
(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专项报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2023年度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一)企业户数。2023年度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监管全级次法人企业19户,同比增加1户。从管理层级分,一级、二级国有企业分别为6家、13家。
(二)资产负债情况。2023年末区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 696.9亿元、同比增长5.1%,负债总额401.7亿元、同比增长2.5%。年末平均资产负债率57.6%。
(三)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2023年末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295.2亿元,同比增长8.7%;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01.5%,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实现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情况。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697万元,同比下降21.9%。全年预算支出5697万元,同比下降21.9%;调入一般公共预算4405万元,同比下降21.1%。
二、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和改革工作推进情况
(一)以国企改革为轴,把方向强统筹,展现“国资助力”
1. 深入开展国企改革工作。率先在全市启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将区属国有企业划分为国有资本投融资管理类、城乡建设发展类和城市运营管理类3大体系,推动国有资本向主业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向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国有经济向资本运作、城市开发、市场运营等重点领域聚焦。员工人数实行总量控制,职工人数“只减不增”,严禁无序扩张,协调解决国企改革中涉及员工分流、薪酬管理等问题。
2. 稳步推进国企专项行动。不断推动区属国企开展合规体系建设、价值创造行动和提效增能行动。督促企业成立以总经理任召集人、副总经理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合规体系建设工作专班,深入分析现状、问题,针对18项任务,6户直管一级企业共查找问题66项,制定举措88项。指导企业聚焦8个方面重要工作,形成目标任务,精准对标行业一流企业。梳理重点任务26类、46项,强化统筹协调,督促企业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区属国有企业实现发展质效、核心功能、市场竞争力、监管效能、党建引领“五个明显提升”。
3. 抓好市场化经营机制建设。建立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机制,对区属国企负责人履职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核评价,更加合理确定区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规范企业收入分配秩序。推行全员业绩考核,建立“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薪酬分配机制,按照“效益增工资增、效益降工资降”的原则,实现以绩定薪、一岗一薪、易岗易薪。
(二)以监督管理为本,抓制度守底线,坚持“国资助推”
1. 多措并举强化监管。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修订印发《大渡口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强化制度执行监督,督促区属国有企业完善公司管理制度,明确“三重一大”、请示报告工作程序,建立融资管理制度。对平台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内控制度、融资成本支付票据及会计凭证进行检查,完善融资工作程序和工作流程。进一步加强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国资监管一体化平台建设,按照“公司应用+国资监管+大数据分析”功能设置7大监管模块,通过对监管企业的财务快报、资金、资产、投资、产权、人力资源、三重一大等数据进行实时抓取、分析、预警等,全面提升监管能力。
2.全面筑牢风险防线。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按照“631”工作机制,区政府分管领导定期调度,制定周、月、季报告制度。明确专人对国有企业债务化解工作进行风险评判,跟进督办。推动金融机构支持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化解。对清查出的无证资产进行分析研判,推动企业开展确权,为资产处置创造条件。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定期组织开展区属国有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开展各类安全检查9次,其中组织专家组检查3次,组织风险研判3次;督促区属国有企业全面开展风险排查和隐患整治,挂牌督办区属国有企业重大事故隐患6条、下达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3份,发现安全隐患40余处,现已全部按期完成整改。
(三)以国企发展为谋,优体系促担当,发挥“国资助效”
1. 构建高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企业功能性质定位突出不同考核重点,科学设置考核目标,实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横向与纵向对比相补充的考核办法。构建包括资产负债率、资产增值率、资产回报率、资产空置率、营业现金比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净利润率、人均利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实行分级分类考核机制,对商业类国有企业,突出经营利润、强化效益导向;对公益类国有企业,突出服务全区重点工作、承担建设任务等考评导向。将生态环保、安全生产、信访稳定指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国有企业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稳定发展。
2. 推动国有经济稳进发展。推动区属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市场化竞争,盘活公园、停车场等国有闲置资产,增强企业活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强化区属国有企业市场化主体地位。2023年,区属国有企业整体运行呈现出“两增一降”主要特点。一是效益增加。实现营业收入19.8亿元,同比增长7.3%;利润总额4.6亿元,同比增长18%。二是效率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148.1万元/人,同比增长104.6%;人均创利93万元,同比增长163.8%,国有企业运行效率持续提升;三是资产负债率下降,2023年末区属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57.6%,下降1.4个百分点,降杠杆减负债成效显著。从全年运行数据看,区属国有企业发展既取得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高,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稳固。
3. 持续强化国企责任担当。紧紧围绕服务全区改革发展大局,以改革提升国企战略支撑保障能力、增强引领带动作用。2023年统筹推进各类项目逾250项,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逾230亿元,招商引资逾400亿元。打造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于一体的“区产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政务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保交楼存在的相关问题,加快推进区属国有企业完成保交楼任务。7个项目“保交楼”实现市级部门销号,有力稳定了房地产市场,促进社会稳定。打表推进老旧改工作,老旧改小区燃气及供排水管道改造项目(二期)、K6K9安置房项目成功争取中央补助资金6743万元,5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受市政府表彰,并在2022年区县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中予以加分,通过改造提升,改善城市面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区属国有企业成功举办重庆小面文化节、智跑重庆·潮九宫集市、“重庆乐堡音乐节”等活动,提升大渡口区文旅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以国企党建为要,聚合力提能力,加大“国资助势”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等3个责任清单,切实发挥党委示范带动作用,听取区属国企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专题报告3次;积极配合区委巡察,指导2户区属国企制定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措施200余条,推动全面整改。以区属国企“四强四好”党组织创建为抓手,开展区属国企党组织“两个清单”运行情况“回头看”;坚持党建引领国企改革,及时构建党组织构架,实现国企党组织100%全覆盖。举办2023年度区属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及党务工作者培训班,统筹开展各类学习活动200余次,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聚焦改革一个“点”,提升企业效益。结合“三攻坚一盘活”改革要求,抓实国企改革攻坚任务推进,加快完成长期亏损国有企业“止损”“瘦身”。压实一级企业主体责任,“一企一策”推动亏损企业找准出血点,努力盘活低效资产、加大闲置资产处置力度、创新资产经营模式、提高资产经营效益,找到盈利点,增加公司经营收入,实现减亏扭亏。
(二)健全机制一条“线”,建设现代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机制,健全分级分类考核机制,建立差异化激励约束机制,突出主业主责,强化实绩导向,加大经济效益指标考核力度。加快推动企业人才梯队建设,引导企业树立市场化用工观念,通过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多种方式,突出硬指标约束和考核结果刚性兑现,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三)织密监管一张“网”,形成监督闭环。聚焦管资本深化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围绕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等重点,优化国资监管机构监管职责和工作内容。建立国资监管责任约谈工作规则、重大事项报告审批制度。坚持横向联动、同向发力,提升国资监管效能。按照事前规范制度、事中加强监控、事后强化问责的思路,深化国资国企一体化管理,实现信息共享,打造国有资产监督工作闭环。
附件:注释
附件
注 释
- 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指企业所有者权益中,国有实收资本及其享有的权益份额,剔除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元投资主体性质企业中的民营、外商等非国有成分。
- 合规体系建设:指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部署的推动全市国有企业建立合规管理体系,完善合规管理制度的专项行动。
- 价值创造行动:指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部署的推动全市国有企业价值创造体系更加完善、价值创造能力更加显现、价值创造效果更加突出的专项行动。
- 提效增能行动:指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部署的推动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效增能的专项行动。
- 三重一大:指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
- “631”机制:指提前6个月制定还款计划、提前3个月落实资金来源、提前1个月备足偿债资金。